【“十四五”规划之主任谈】专栏系列二

  • 郑州科技学院管理信息中心主任 李振峰

    工作总结:“十三五”期间,郑州科技学院信息化实现了业务系统的全覆盖和集成。基本完成了“一网通办”初级阶段“线上一站式+线下最多跑一次”的建设和推广,日常信息化教学软硬件环境基本满足初级智慧教学的需要,师生信息化获得感明显提高。

    建设思路:“十四五”期间,将建立科学的、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与学校实际匹配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助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重要举措:

    一是持续改善智能环境提升四种能力。加快校园智能环境建设,特别是加快物联网建设,融入和提升现有以太网的网络能力。促进智慧教学、智慧安防、智慧管理、智能服务的深入开展。提升智慧校园的感知能力、连接能力、融合能力、治理能力。

    二是积极推动信息化治理健全四个体系——即信息化保障体系(体制机制保障、人力资源保障、经费投入保障、网络安全保障)、信息化项目绩效考核体系、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管理者、教师、学生多方参与的评价)、数据治理体系。

    三是持续管理理念升维推动数字转型规划在新校区建设智能化综合社区管理中心,利用新技术打造“小机关、大平台”数字化管理智慧大脑,探索创新集约化管理模式。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信息化处处长 李保华

    工作总结: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自2019年正式启动智慧校园建设,在一年多时间内完成了新一卡通、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平台的升级,基于面部识别的出入管理系统,以及以数字迎新、宿管系统为主的大学工系统;同期上线公共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教学可视化系统等;实现了智慧校园门户、微门户及网上办事大厅的上线运行,完成了与校内20余个主要业务信息系统的集成对接,基本消除信息孤岛、解决了数据共享难的问题,利用数据开放各类查询服务深受师生欢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推进迅速,信息化水平在短期内得到快速发展。

    建设思路

    “十四五”期间,将通过多项措施加强网上办事大厅建设,推进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发展,构建“线上办理为主、线下自助为辅、人工服务保障”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学校治理能力、支撑引领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

    具体举措

    一是理顺管理机制。借鉴前期智慧校园建设经验,充分利用民办高校内部运行高效、外部适应快捷的体制优势,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模式,坚持“一把手”工程和CIO制度,落实信息化部门统筹建设、业务单位协作的融合机制。

    二是加速业务流程梳理再造。统筹各职能部门梳理业务流程,通过内部评估和意见征集,进行撤销、整合、简化、授权下放等优化操作,将服务与管理分离,完成由管理信息化向服务信息化的转变,真正做到能线上的不线下。

    三是完善自助服务中心功能。在一卡通自助业务的基础上,新增各类证明、成绩单自助打印及自助查阅等设备或功能,作为线上事务办理的有效补充,为师生提供便捷的线下服务。

    四是完成一卡通业务中心向智慧校园服务中心的角色转变。对原一卡通业务中心进行场地改建、人员培训再上岗,实现业务与人员的转型,在不增加人员编制、原则上不影响业务单位工作的基础上,打造集自助与人工服务相结合的智慧校园服务中心。将智慧校园服务中心人工服务作为面向师生服务的一线窗口和桥梁,完成师生和业务单位的衔接。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 王卫星

    建设目标:

    “十四五”期间,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将致力于实现“网络无处不在、学习随时随地、管理规范智能、服务便捷高效、生活绿色和谐”的“智慧校园”生态体系和线上线下协同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

    工作思路:

    以“基础软件支撑平台、大数据治理和融合共享平台、校园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三大平台建设为重点,建成智慧校园平台。通过构建高效的校园管理、智能的教学过程和幸福的校园生活三大功能应用体系,打造高效、智能、幸福的智慧校园生态体系。重点是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再造管理与服务流程,增强学院的治理能力,引领学校现代化发展。

    主要举措:

    一是规范标准,加强系统平台建设,强调“数据为魂”。

    统一全校数据标准和日常数据质量监控,逐步建立起学校“全时”“全量”数据中心仓库,积累标准化、可共享的校本数据,并按照主题和类别进行对应数据库存储,进而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和可视化展现。

    二是立足需求,加强应用子系统建设,突出“应用为本”。

    应用子系统建设要基于学院发展的现实需要,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化教学支持系统建设。以建设促应用,以应用促建设。

    三是完善机制,加强生态建设,做到“组织完善”。

    形成“领导决策层”“管理服务层”“应用操作层”三级管理架构,构建“业务部门”“信息中心”“系统厂商”“平台厂商”四方共建共管共享的运行机制。形成全校目标明确、协调统一、群策群力、共建智慧校园、共推信息化发展的良好格局。

    四是产教融合,促进持续推进,形成“投资多元”。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项高投入、专业性强、持续推进的工作。“十四五”期间,学校应设立常态化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专项资金,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续经费投入机制。

    五是绩效评价,提升信息化实效,实现“结果导向”。

    确立“结果导向”评价原则,将“是否有效解决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获得感和受益面”等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利用智慧校园大数据统一平台,从应用的视角反推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业务系统建设的需求、教育教学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形成顶层设计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