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之主任谈】专栏系列一

  • 信阳农林学院网络管理中心主任 杜永强


    建设思路: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围绕“办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既要做好服务教学的“规定动作”,也要规划和实施好与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相匹配的“自选动作”。

    建设目标:建成“泛在”的学习校园、智慧的教学环境,实现规范的数据治理、稳妥的安全保障、创新的农林5G以及开放的农林教育。

    重要措施:

    一是加强硬件建设,丰富学科专业和课程资源,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在的”学习型校园网络学习环境。

    二是创建与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智慧教学环境,推进教室、实验(训)室、实践基地等教学场所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保障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教学理念与方法创新的实践探索平台。

    三是推动各类信息系统整合和公共数据汇聚互联,形成全校贯通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支撑各单位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协同、信息共享。

    四是构建更加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实现体系规范化、风险可视化、防御自动化的主动安全管控。强化制度落实,有计划地推进网络安全技术与能力的提升,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五是借助5G商用资源,探索实现由“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转变为“把田间林间搬到课堂”,基于高带宽、低延迟的高清真实场景,开展增强现实的“现场教学”,并基于植物生长全季节的高清画面存储形成的资料,形成可视化的教学资料和科研数据。

    六是坚守学校办学的农林初心,面向“三农”、服务“三农”,将信阳农林学院信阳农民大学办成开放式的网络教育平台,满足基层农技人员、乡村干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终身学习需求。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网络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 罗伟


    建设目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为抓手,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育模式变革为重点,以数据治理为驱动,建设开放、共享、多元、智慧、高效、安全、和谐的智慧校园,实现覆盖教学、科研、管理、师生生活的信息、资源、流程、服务全过程、全方位的信息化、智能化,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建设思路:

    一是“对标”。对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和《河南省高校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及信息化建设发展实际,制定“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二是“强基”。推进全WiFi6无线校园网覆盖,加快IPv6全网改造,融合5G网络,打造一张安全、稳定、可管、可控的校园网络,为师生提供高速泛在、智能灵活、开放共享、安全可靠的校园信息化环境。

    三是“融教”。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以智慧教室建设为抓手,创建开放共享、融合创新、互动体验的智慧教学环境,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探索新时代信息化教学方式,创新教育教学新模式,促进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校园学习良好生态。

    四是“治理”。高度重视学校数据资产的治理和应用,以数据治理为驱动,全面推进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建设,积极探索学校管理新模式,建设“高效管理、多样服务、开放融合”的网上办事大厅,为师生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用数据为学校管理提供精准依据和决策建议。

    五是“固安”。严格落实网络安全等保2.0,搭建网络信息安全态势感知系统,加强网络日志的统一管理和分析,构建全面感知和动态防御为支撑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实现业务全链路的追踪、分析以及安全威胁的检测、分析,达到“预测+防御+检测+响应”的完整安全闭环,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防御,全面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保障信息资产安全可用。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处副处长 李玉清


    建设目标: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校园信息化生态服务体系,推进大数据对学校管理决策、效能提升的支撑作用,进一步促进学校管理创新、教学创新、服务创新,使信息化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建设思路:通过实施基础设施融合工程、数据治理优化工程、教学资源整合工程、信息化素养培育工程、网络安全保障工程、数字赋能提升工程等六大工程,逐步实现多网融合、多业务承载的“一张”逻辑网络,逐步形成有效支持管理决策、绩效评价的“一组”标准数据,逐步建成融合各类资源、支持师生终身学习的“一体”学习平台,逐步提升“一网通办”服务。

    主要任务:

    一是通过对校园基础网络、物联传感网络、安防网络、运营商业务进行全面整合,实现多业务的一网承载。根据不同需求和场景,建设通用型、实训型智能教室,实现环境可视化、设施可视化、场景化管理和智能化切换,实现教学质量的监管、分析和呈现。

    二是规范学校数据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明确权威数据,优化数据流程,实现所有业务系统数据与数据中心的深度对接。确保关键业务数据的唯一性,提高数据的可用性,以及跨业务系统的数据流转的科学性。

    三是整合学校各类教学资源,实现精准的资源推送,打造一体化学习平台。结合5G技术建设远程同步课堂,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满足终身学习需要。

    四是开展不同层面的信息化培训,提升信息化思维方式、信息化教学能力、创新教学能力和信息化职业能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以满足个人全面发展的能力。鼓励师生参加相关竞赛,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五是严格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责任制,确保网络安全和网络舆情安全可管可控。构建网络安全预警防护体系,通过网络安全智能感知中心平台的监控和预警,形成网络安全监测、预警、通报、处置和考核机制。

    六是重构跨业务部门流程,实现业务协同,提升师生信息化获得感。通过信息技术+赋能于学校各项工作,提高学校整体教学、管理、服务水平。打造科学客观的数据评价体系,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保障措施:

    一是机制保障。形成主要领导强力推进、信息化部门统筹、各部门协同、师生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

    二是人才保障。完善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成长体系,采用内培外引、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人才缺口问题。

    三是资金保障。建立可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加强项目统筹管理、经费投入效益分析,确保资金投入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