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信息化十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来源:本站 作者:海本斋 河南师范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发表于:2023.03.30 1216浏览
文/海本斋 河南师范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摘要:本文总结了过去十年来在全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大发展的背景下,河南师范大学围绕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取得的成果,同时对学校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智慧校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把握信息时代的“时”与“势”,对我国信息化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随后,国家陆续发布了多项重磅信息化政策文件,全国高校抢抓机遇,深刻把握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方向,使得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河南师范大学信息化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教育信息化政策为牵引,以服务学校发展目标和师生需求为出发点,瞄准信息化建设的标杆院校,踔厉奋发,筑牢教育新基建,锻强信息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人才培养等工作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和保障。
一、信息化十年成就
1.校园网络提档升级,承载能力大幅提升
作为河南省教育科研网豫北主节点,我校教育网至郑州、焦作、鹤壁等地线路传输速率由2.5Gbps提升到10Gbps,线路更加通畅、稳定。校园网出口总带宽由6.5Gb提升到53.5Gb,人均带宽位居全省高校前列,有线、无线网络信息点数达到5万余个,实现了万兆到楼宇,千兆到桌面,连续十年被评为“河南省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先进单位”,同时获评“河南省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年度优秀城市节点”“河南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
建设互联网IPv6工程,实现了IPv4、IPv6双栈运行,解决了我校IPv4地址短缺问题,特别是解决了移动终端用户的联网问题,相关研究成果获评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运营商5G与校园网络融合建设,校园网承载能力不断提升,提供有线、无线等多种网络接入方式,实现校园网全面覆盖,被评为“河南省教育科研计算机网IPv6规模部署工作先进单位”。
图1 荣誉及奖励
2.信息服务不断优化,精准治理能力成效显著
应用服务器达到300台,新建和升级46套业务系统、320个二级网站、40711个师生专属EDU电子邮箱,一站式服务大厅和“I师大”移动平台上线,打破教务、科研、人事、财务等业务系统数据壁垒和业务隔离,实现“统一认证、一网通办、三证合一、人脸识别”的数字认证互联互通互认体系,初步实现数字化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换。
数据资产总量超过1.1亿条、存储容量达500T,梳理主数据对象模型628个,完成校情综合、师资、招生三个维度数据可视化驾驶舱和师生个人数据中心建设,科研、师资、资产等11项主题分析目前正在优化。一网通办为200余项微服务和近500项服务事项提供技术支持,基于AI的智能客服,为师生提供入学前后全过程、全链条、全场景的“伴随式”“零距离”答疑服务,提升了学校治理能力和信息服务水平。
图2 校情可视化驾驶舱
3.信息化教学环境加快构建,赋能教学方式变革成效突出
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以“标准化、智慧化、功能化”为导向,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建设步骤,建设完成了“1+N”型智慧研讨教室21个、智慧微格教室16个、网络互动多媒体教室180个、高清电子教室201个、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场310个,支持开展线上、线下以及线上线下融合同步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为学校教学模式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3 信息化教学环境
坚持“研究-实践-服务”的工作路线,集中解决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教育教学的突出问题,示范、引领学校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改革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据实践总结的智慧教室建设规范被写入《河南省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室建设指南》。先后起草了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学的实施意见》《河南省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学三年行动计划》等8个信息化教学改革文件,做好河南省信息化教学改革发展的智库参谋,为河南省教学改革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智慧教学改革成效有力支撑了我校成功获批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河南省首批智慧教学示范校和智慧教学评价研究实验室。
图4 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
4.数字教学资源供给不断丰富,共建共享机制初步建立
坚持学习研究国家和河南省课程建设文件及技术指标,不断提升课程制作质量。十年来,成功支撑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一流本科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教学质量工程项目312项,其中国家级36项,省级276项,项目类别和数量位居河南省前列。制作完成研究生优质课、师生教学技能竞赛、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和优质微格教学资源等数字教学资源8000余学时。
以集中和个人预约的方式年均开展课程制作、微格教学、线上教学等信息化教学培训100余场次,提升了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制作能力,尤其是在2020年以来,指导教师在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平台完成建课超过4000门,使用人数超过10万人,初步建立了共建共享机制,丰富了数字教学资源供给。
图5 数字化资源制作和信息化教学培训
5.服务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服务成效显著提高
教学方面,采用“一师一卡”服务模式,每年承担全校6000余门课程18万余学时多媒体教学、智慧教学服务,1万余学时教学督导、团学活动服务,3000余名师范生近5000学时的智慧教学技能训练服务。每年承担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各类国家级考试13场次,服务考生近10万人次,考务工作零事故。
图6 信息化教学服务
科研方面,整合各院系建设的小规模计算机房,先后投入2500余万元建设校级高性能计算中心,CPU双精度计算能力达到427TFlops,GPU FP64计算能力达到55TFlops,GPU FP32计算能力达到115TFlops,河南省高校排名第二。为学校“双一流”培育学科、特色骨干学科群、高水平科研团队、高被引学者的科研产出提供了强力支撑,支撑了学校10%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在服务高级别项目的同时,注重培养高性能计算人才,在研究生、本科生中开设《高性能计算导论》《高性能计算》和《异构计算》三门课程,指导学生参加中科院“先导杯”、ASC、IPCC等国际国内高级别赛事,其中在中科院“先导杯”决赛中获得两项三等奖,同时两名教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高性能计算人才培养也助力学校成功入选国家“超级计算创新联盟”,成为“算力服务方阵”成员单位。
图7 高性能计算助力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
全程参与学校重大人才科研项目论证、申报、中期检查及结项等环节的答辩材料制作和视频会议保障工作。服务申报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07项,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平原实验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青优青、长江学者、国家科技进步奖等重大科研项目视频专题片和汇报PPT,为我校高水平科研成果建设提供高质量技术支持服务。
图8 重要教科研项目支持
6.重要活动保障坚强有力,助力提升学校美誉度和影响力
拍摄制作了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卢展工等领导考察,院士讲座,学术会议等各类珍贵录像资料1000余条次,记录了学校有声有像的历史。为学校“校园十大育人楷模颁奖典礼”“校园之星颁奖典礼”等143场次重大活动提供现场LED主屏节目背景视频的制作、LED侧屏的现场画面切换直播、多机位全程录制等技术支持服务。
自2020年以来,重大活动保障服务工作又增加了网络直播和电视电话会议两项工作。其中,全国“两会”精神宣讲、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开学第一课等网络直播31场次,尤其是2020年我校在河南省率先进行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直播,收看峰值达到33万人,成为直播头条,提升了学校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支撑保障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外合作办学等学术视频会议102场次,以及国家和河南省各类电视电话视频会议67场次。
图9 重要活动保障
7.打造网络安全“防火墙”,守好网络安全阵地
织密网络安全防护网,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出台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网络安全责任制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和《网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新媒体建设与管理办法》等管理细则,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完成了对18项信息化项目2000余台设备进行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全生命周期管理。
形成了网络安全闭环管理方法,构建强力技术防护体系。通过签订网络安全责任书、项目建设网络安全、实施考核评价等基于闭环的主动式网络安全管理方法,落实网络安全;通过建立从校园网IP管控、数据中心安全防护到互联网出口白名单的多层次安全防护体系,定期进行学校信息资产清理、安全漏洞扫描,实时监控网络安全态势,动态调整网络安全防护策略,确保教学科研数据、资源不丢失、不破坏,学生个人成长数据隐私不泄露。
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网络安全意识。通过网络安全讲座、网络安全技术培训、网络安全事件整治教育、线上知识答题、网络安全进社区等丰富多彩的网络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全校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同时组织全校信息化联络员培训,参与各级组织的网络安全技术培训和网络安全演练,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二、未来发展展望
今年,站在师大发展的“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师大信息化建设将以“需求牵引、融合创新、数字赋能、应用驱动”理念为引领,大力实施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筑牢数字底座,建设“人工智能+教育”智慧校园,夯实教育“新基建”,服务学校大部制、学部制、书院制改革需求,助力教学供给侧改革,推动学校“教学组织、科学研究、管理机制”的数字化转型,形成数字化转型驱动的科学决策机制,实现以数“智”教,以数“治”校,全面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助力学校“双一流”创建和内涵式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