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信息化 >本期目录>正文

洛阳理工学院信息化十年:跨越发展结硕果,激发事业新动能

来源:本站 作者:李传锋 梁 凯 洛阳理工学院信息化技术中心 发表于:2023.03.30  529浏览

李传锋

/李传锋 洛阳理工学院信息化技术中心主任

  洛阳理工学院信息化技术中心副主任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的不断推进,洛阳理工学院信息化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管理机制的持续完善,应用模式的不断创新,数据资源的深入整合和信息化治理能力的显著提升都为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我们始终坚持服务为本,以用户为中心,着力提升师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坚持构建校园网络安全体系,保障师生的信息安全。坚持创新信息化发展模式,实现信息化工作动态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网络安全;数据治理;智慧教学;管理服务;发展模式


十年来,洛阳理工学院信息化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基础设施大幅增加,智慧校园功能日趋完善,信息化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业务融合应用蓬勃发展,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信息化在学校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更加凸显,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工作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3]2017年,学校获评“河南省智慧校园建设试点高校”;2018年,在河南省高校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中,学校在全省55所本科高校中位列第102020年学校入选“首批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2021年学校顺利通过河南省高校智慧校园试点项目验收,同年被认定为“河南省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学示范校建设单位”;2022学校河南省5G+智慧教育”创新应用试点项目,承办了河南省本科高校智慧教学工作推进会。近几年学校连续被评为“河南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回首洛阳理工学院信息化发展的十年,是跨越式大发展的十年,也是创造新成就结出新硕果的十年,更是为实现未来校园信息化新高峰不断累积的十年。

一、加强顶层设计,持续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

1.不断完善信息化发展机制

学校信息化发展机制的不断完善,离不开校党委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逐步建立了领导决策层、专家咨询层、执行管理层的“三级管理”组织架构。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全面负责重大事项的领导决策和协调管理。学校先后成立了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完善了CIO制度,有效提高了信息化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信息化建设也从原来的各自为建到统建统管,从职能较单一机构整合为统筹全校信息化发展与管理的综合性部门,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数字支撑。

2.持续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

随着信息化各项业务的发展学校信息化管理制度不断丰富和完善。学校先后出台《洛阳理工学院校园计算机网络管理办法》《洛阳理工学院校园通信资源管理办法》《洛阳理工学院无线校园网络服务及管理暂行办法》《洛阳理工学院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办法》《洛阳理工学院数据安全及治理暂行办法》等多项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了较完善的制度体系,为信息化事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筑牢网络基础,全面提升信息基础设施

1.不断提升校园网络承载能力

校园基础网络建设实现质的突破。校园网主干从千兆到万兆,无线网络从无到有,建成了“万兆主干、千兆桌面”有线无线一体化、实现IPv6接入的网络基础平台。实现了全校区的无线网络覆盖,网络核心设备和安全设施全面升级,宿舍区互联网与校园网络合并为“一张物理网络”,网络出口达到47Gbps,网络运行可靠性和速度大幅度提升。此外,三校区5G网络的全覆盖,教学区全光网络的建成,实现了主干万兆、教室千兆的网络带宽,为全校的智慧教学、直播和互动教学提供了稳定、畅通的网络通信保障。  


 

1 洛阳理工学院校园网拓扑结构

2.持续扩充数据中心服务能力

校园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持续扩充。计算架构从单机运行到集群部署,从虚拟化管理到私有云服务,逐渐形成了网络资源池、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以及安全资源池四位一体的共享型云数据中心。目前,建成王城校区智慧校园数据中心、开元校区一校通数据中心和曙光教育大数据中心三大节点有力地支持了学校科研计算和实验研究,且广泛地承载了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业务,有效保证了28个校级重要业务信息系统的安全。

 

2 洛阳理工学院高可用数据中心+异地容灾系统

3.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持续推进。学校累计投入几千万元,打造智慧教育学习中心,在智慧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管理、虚拟实验实训系统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建设工作,构建了“四维”信息化教学环境、“四平台”在线学习平台和“四库”数字资源体系。

 

图3 洛阳理工学院数字化教学环境体系

目前建成了智慧教室、远程互动教室、VR实验室、教师发展工作室等智慧化教学空间,智慧教学环境覆盖率达到60%;建设了MOOC学习平台,推进了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建立了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推动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建设了教务管理系统、实践教学管理系统、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系统,支撑了“教、学、管、评”的持续发展,推动以智慧教学为重心的育人模式创新性探索,初步构建了个性化、多样化的智慧教学新生态。

  

图4 洛阳理工学院智慧教室技术体系

三、瞄准师生需求,全面建设校务信息系统

学校全面建立校务管理信息化体系,大力推进职能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进程,重点实施学工、人事、资产、科研、财务等20多个信息管理系统,科学化管理手段在全校业务部门普及,助力管理与服务模式改革,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建成了统一的校园安防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视频、音频、报警数据的实时传送,提高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同时,推广校园智能安全监控、智能门禁、水电暖智能监测等校园物联网感知应用,有效提升校园治理、资源管理和能源等智能管控水平。

 

图5 洛阳理工学院智慧校园体系

四、深耕数据整合,着力建设公共支撑平台

学校为建设基础应用支撑平台,制定了时代化特色化的学校信息标准,建成了多主题共享数据库,有效提升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与开发利用水平。在用户层面通过信息系统集成,实现了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处理的共享型服务架构。2021年新版身份认证系统上线运行,实现认证的个性化服务,极大地改善了师生的使用体验。依托企业微信建设“智慧洛理”,挂接门户中主要业务系统,实现适应终端多样化、智能化、移动化,系统月累计访问超百万次。此外,全景支付一校通的建成为师生提供安全、便捷的电子支付功能。通过对就业分析、生师比分析、学生行为分析、学籍预警等方面大数据的挖掘与利用,推动了校园大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水平,实现数据为管理赋能,为决策增优。  

五、强化服务定位,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1.持续开展优质服务

学校始终贯彻“以服务为本,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持续开展优质服务。通过打造扁平化服务机制,推行“首问负责制”“年度零故障”“e服必应”等服务和运维理念,解决信息化服务到个人用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用户服务的专业化和一致性水平。推广“互联网+”服务,实施跨部门的一体化业务应用系统,推进线下业务向线上办理、线上“一站式”服务向协同办公和移动处理模式的转变。同时,集成与共享所有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将业务流程整合为以用户为中心的应用流程,形成学生从考生到校友、教师从应聘到退休各个环节全程“一站式”的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学生、教师一张表综合信息服务,提升师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2.不断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学校始终秉承“建设好,使用好”的信息化发展理念,持续做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充分体现信息化建设成果。每年定期组织全校教师参加信息化、智慧化教学素养培训,引导教师和学生适应智慧教学变革的需要,实施以智慧教学平台为基础的数字化素养技能提升和智慧课程细胞工程,促进教师在理念、内容、手段的创新与融合,打智慧教学环境、师生、知识信息三者的分离状态,全面促进了教学模式改革。  

3. 打造智慧生活新模式

建成的全景支付一校通平台将“金融交易、身份识别、数据应用”三方面统一整合,形成以“虚拟卡为主、实体卡为辅,人脸自主应用”的新一代校园微服务平台。同时,上线了图书费、版面费、场馆使用费等10余种线上缴费业务,实现一校支付通、一校身份通、一校应用服务通,真正让师生享受到智慧化校园生活的便捷性。

 

图6 洛阳理工学院一校通平台架构

六、构建校园网络安全体系,确保信息安全

学校十分重视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管理保障、技术保障和队伍保障等方面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全面提高了网络安全管理水平和防护能力。通过建立“领导层、管理层、使用层”三级网络安全管理组织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夯实了网络安全责任制。建立全网络与信息安全各项管理制度,对网络使用、信息发布、数据应用等环节进行规范管理。十年来,学校持续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网络安全技术防范体系,确保网络安全可预防、监控和追溯,同时建立了省、市、校三级网络安全技术监控体系,保证了网络安全事件及时联动快速处理。

 

图7 洛阳理工学院校园网络技术安全防护体系

七、汇聚社会力量,创新信息化发展模式

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以及社会资金的引进,为学校信息化发展带来新鲜动力。从2018年开始,本着“以市场换服务”的理念,以“学校不投入、不额外增加学生经济负担、不排除任何一家运营商”为原则,经过两年时间的艰苦努力学校成功引入第三方投入资金建设校园网络,当年成为河南高校第一所四网融合(移动、联通、电信、教育网)的成功案例。近两年,通过加快银校合作步伐,银行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全景支付一校通平台、智慧教学环境、全光网改造等一大批项目,全面提升了师生智慧化学习、生活体验感。学校实现了智慧教学基础设施的“弯道超车”,已成为河南高校创新信息化发展模式的标杆单位。

过去的十年,学校信息化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进入“十四五”时期,我们将深刻认识信息时代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响应国家数字发展战略,将数据和信息资源作为“新生产要素”,将信息技术作为“新发展动力”,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新治理手段”[4]。按照学校“1358”的发展战略,聚焦学校高质量目标,以新一代技术推动学校信息化发展理念创新、基础设施应用创新、管理服务创新,校务治理模式优化,形成硬件设施先进、应用系统全面、数据共享高效、信息资源充足、应用场景丰富的基本局面,最终建成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一体化、智慧化、泛在化的信息化校园环境和全面、全时、全程、高效、智慧、可靠的服务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EB/OL].2012-3-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203/t20120313_133322.html.

[2]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提高高等学校网络管理和服务质量的通知[EB/OL].2021-11-1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111/t20211116_580079.html.

[3]教育部等六部门.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EB/OL].2021-7-2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107/t20210720_545783.html.

[4]钟文锋,陈怀楚,邹向荣等.2021年国内高校信息化建设热点调查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22,32(07):109-117.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