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学院信息化十年:砥砺奋进 融合创新 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来源:本站 作者:周鹏 李林森 黄淮学院信息化办公室 发表于:2023.03.30 499浏览
文/周鹏 黄淮学院信息化办公室主任
李林森 黄淮学院信息化办公室网络运行管理科科员
摘要:2012至2022这十年,是黄淮学院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的十年。十年间,学校信息化工作聚焦师生需求和学校发展,以需求为引导,以应用做驱动,融合创新,系统推进,全方位支撑了学校高质量发展。文中总结了黄淮学院信息化十年发展成效与经验,并对接下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信息化;智慧;5G;数字化
黄淮学院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09年,经过十三年建设,学校信息化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2012至2022这十年,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的十年。这十年,学校信息化工作始终聚焦师生实际需求和学校发展目标,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融合创新、系统推进、引领发展四项基本原则,数字底座建设飞跃发展,智慧校园环境加速构建,网络安全保障持续优化,信息技术高效赋能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核心业务,全方位支撑了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这十年,数字底座建设飞跃发展
十年来,校园网从仅有有线覆盖,出口带宽300M,到实现有线无线室内外全覆盖与多网融合,出口带宽超过十万兆。数据中心建设从无到有,实现全模块化和虚拟化,学校数字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1.校园融合网络建设完成,承载能力大幅提升
黄淮学院是河南省教育科研计算机网驻马店中心节点。学校建成了覆盖全校的“万兆到主干、千兆到桌面”的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无线网络和5G网络室内外全覆盖。截至2022年,学校已安装数据信息点达25163个(其中无线AP6230个),铺设各类光纤长度195.2km,实现校园室内外有线无线全覆盖和IPv4、IPv6双栈运行。校园网现有各类网络用户数量超过24700人,同时在线用户数约达12000人。校园网采用了大二层网络构架,主干网络带宽20000Mbps,桌面带宽1000Mbps,出口总带宽达到34700Mbps。网络出口带宽和覆盖范围均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此外,学校5G+双域专网也已完成基础设施搭建和双域专网隧道打通,校内5G上行速率达到150M,下行速率达到600M,显著提升师生用网体验。
图1 校园网络拓扑图
2.数据中心设施完善,有效支撑业务开展
学校建成285平米的可视化数据中心,部署了三组冷通道共计52套机柜,提供2184 U可用机架空间。冷通道内均独立配置有配电、制冷加湿、动环监测传感器和柜间配线系统。数据中心拥有各类服务器近100台、存储5套,构建了云计算平台,部署虚拟机500多台,存储容量达1360TB,支撑超过40套业务系统和相关平台的运行。
图2 可视化数据中心
二、这十年,智慧校园环境加速构建
十年来,学校持续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加速构建基于可视化服务的智慧校园环境。智慧教室完成从0到100的跃变;专属APP从无到有,实现一云多端,服务全校师生。基础平台从最初只有统一门户到现在形成“3+3+1”(3个基础平台+3个中台+1个创新应用平台)的智慧校园新框架,构筑了“互联网+”和“5G+”环境下的孪生校园。学校因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推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
1.加快智慧学习环境建设,助力课堂革命
从2016年启动第一期建设以来,智慧教室完成了五期建设。截至2022年,学校已建成智慧教室107间,其中5G智慧教室19间,覆盖学校全部18个教学单位,有效支撑学校课堂教学创新和教育教学改革。
图3 新一代智慧教室系统
学校智慧学习环境由6大学习环境子系统组成,包含智慧教室系统、数字学习空间、智慧运维系统、课堂教学互动系统、远程同步教学系统和教学督导与评课系统,实现了学习空间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此外,基于智慧学习环境,学校还构建了智能评价管理系统,系统聚合3大类数据赋能过程性教学评价,可视化呈现完整的教学过程,创新了评价模式,提升了育人水平。
图4 学习空间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图5 基于5G智慧教室的5G+远程同步教学
2.深化数据中心支撑服务,打造网办大厅
学校建成高质量“数据中台”,实现30+大业务系统与数据资产管理及服务平台对接。目前平台已入库150余张业务表,入库数据近亿条,数据子类150余个,发布数据API 60余个、数据目录22个,API调用总次数达500多万次。通过数据共享,学校简化了各类表格填报流程,实现了一站式网上审批。截至目前,审批流程服务共被调用30多万次,其中最快流程服务仅耗时40秒即办结完成,有力推进了审批事务网上办理,实现“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
此外,学校还搭建了一云多端的融合服务,实现了服务与事务的有机统一。学校智慧融合门户和“云上黄淮”专属APP正式投入使用,年均师生登录使用融合门户达4万多次,“云上黄淮”年访问量达20多万次,实现了师生办事服务的移动化和智能化,显著提升师生办事效率。
图6 移动端服务—云上黄淮APP
3.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启“孪生智慧校园”
依托良好的5G环境,学校积极开展孪生校园建设,推进校园物理空间和虚拟网络空间的有机融合。学校构建了5G+可视化位置服务平台,先后建设49万多平米的校园地图,50多个室内外的全景点位,实现了包括楼宇孪生可视、位置分享、校园导航、地标搜索、态势感知在内的多个智慧可视化孪生功能。建设14个位置应用,赋能10多个第三方应用,用户访问次数达到40多万次。
图7 可视化位置服务平台及应用
图8 综合态势感知平台
三、这十年,网络安全保障持续优化
十年来,学校党委统一部署,靠前指挥,着力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网络安全设备设施从最初只有单一出口防火墙到配置了覆盖全网的分级分类的网络安全设备。完善了网络安全机制体制,设立了网络信息安全科,夯实了网络安全责任,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构建了基于OMO的网络安全一体化运营体系,持续推进校园网络安全环境优化。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购各类网络安全设备,建立安全运营团队,开展网络安全运营和数据安全治理,建立从校园网IP管控、数据中心安全防护到互联网出口白名单的多层次安全运营体系,定期进行信息资产清理、安全漏洞扫描和安全风险识别,实时监控数据流动态势和网络安全态势,动态调整网络安全防护策略,实现了数据运转全程可监测、安全风险全域可感知、安全事件全程可闭环响应,有效保护学校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
图9 网络安全运营中心概览
图10 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四、这十年,信息化建设成绩斐然
十年砥砺奋进,不忘初心;十年春秋耕耘,硕果累累。近十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网站、河南省智慧校园建设试点高校、河南省本科高校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优秀等次、河南省首批5G智慧校园试点高校、中国精准定位联盟成员单位、2021智慧高校综合服务平台突破奖、工信部和教育部“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高校、教育部“密码应用”试点高校、首批省级“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高校等各项荣誉,信息化项目入选河南省第一批5G应用场景示范项目、首批省级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示范场景和河南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2018年起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
图11 近十年信息化建设获得荣誉
五、经验总结
十年来,黄淮学院教育信息化工作实干拼闯、攻坚克难,在校园信息化基础平台搭建、智慧学习空间构筑、数字资源建设和智慧化管理服务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构建智能化网络,筑牢数字化学习底座
提升教育专网带宽和服务能力,推进IPv6 规模部署和应用,推动校园网提速升级和5G双域网建设,促进多网融合和云网融合,筑牢学校数字底座。
2.打造数字化环境,搭建智慧学习空间
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物理学习场地和虚拟学习空间进行交融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和重构学习空间,构筑全场景教学运用,推动教学模式创新,逐步形成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有机融合。
3.优化泛在化学习平台,创新数字资源建设模式
统筹建设网络学习与数字资源服务平台,构建多渠道资源创新建设模式,鼓励使用校外和第三方优秀在线资源,深化产教融合,引进优秀行业企业资源,实现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共创共建共享。
4.聚焦校园智慧化服务,推进管理决策数字化转型
推进物理校园环境与线上校园服务平台的有机连接,打通身份、位置、应用、流程、数据、消息等集成通道,为师生提供以人为本的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推进学校服务智能化和决策科学化。
六、未来展望
“十四五”期间,黄淮学院将加速推进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以数据为生产要素,着力构建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校园新生态,引领和带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1.夯实智慧校园底座
深入推进5G网、教育网、全光校园网、物联网等多网融合的高速智能校园网络建设,构建新一代数据中心和安全中心,实现云、网、端有机融合,形成泛在、智能、便捷、安全、绿色的智慧校园新底座。
2.融合深化技术创新
持续推进数据治理,不断优化完善数字资源,结合5G+元宇宙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突破时间、空间的界限、实现信息融合共享与服务智能触达,通过校园元宇宙赋能学校教学、管理和服务,加速推进学校数字化转型。
3.探索新型治理模式
探索创新高校治理现代化新模式,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可信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从IT应用进入以数据为导向、数据驱动研究的DT时代,针对学校主要业务要素进行重组和重构,以数智化推动教育质量变革,实现教育治理范式的创变,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