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教育信息化十年:信息化让教育更美好
来源:本站 作者:范志勇 许昌市电化教育馆 发表于:2023.03.30 748浏览
文/范志勇 许昌市电化教育馆馆长
摘要:许昌市采用“运营商投资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启动“教育信息化1559工程”。十年磨一剑,教育信息化为许昌市教育插上智慧的翅膀,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优化数字资源配置,促进教育优质均衡,让城市、农村学生能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让教育更美好。
关键词:“运营商投资建设,政府购买服务”;智慧教育云平台;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互联网+教研
多年来,许昌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信息化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发展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列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积极推动许昌市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快速发展。2012年至2022年,许昌市教育信息化朝着发展目标阔步前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谋划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并且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从而促进教育公平。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许昌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率先在“全省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连年把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全市“十大民生实事”。
为做好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顶层设计,市教育局聘请时任中央电教馆研究室主任陈庆贵,北京大学教授尚俊杰博士等诸多专家多次来我市实地考察,为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问诊把脉,精心谋划。在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2012年2月许昌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并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广应用工作,全面启动实施许昌“教育信息化1559工程”。
建设篇
实施“教育信息化1559工程”,创新建设模式。“教育信息化1559工程”,采取“运营商投资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的建设模式,按照我市“一中心五组团”的空间布局,建成一个市级教育城域网云平台、五个县级数据交换中心、培育50个数字化校园,使全市900所中小学校全部实现班班通、堂堂用。
自2013年以来,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近3亿元,建成1个市级教育城域网云平台、8个县级数据交换中心、13805个多媒体教室、1227个中小学校园网、70个示范性数字化校园并全部投入使用。开通了省、市、县三级远程互动教学系统。通过新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实现了许昌教育城域网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对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
“教育信息化1559工程”的科学规划,使各县(市、区)无需重复建设县级教育公共管理及服务平台、中心机房,学校不再建设数据存储服务器及网络安全设备,仅此一项就节约财政资金近5000万元。运营商投资建设,财政按年支付信息化服务费,减轻了县(市、区)政府财政一次性投资的资金压力。运营商组建售后服务团队负责学校网络及信息化运维,完美解决了基层学校信息化发展应用技术服务人员匮乏的难题。“运营商投资建设,政府购买服务”这种创新建设模式作为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交流。
应用篇
狠抓信息化应用培训,培养新时代教师队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学科资源、教学环境、学习方式再次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基于我市教育城域网联通和许昌市智慧教育云平台的成功搭建,市教育局把网络学习空间和班班通应用培训作为教师信息化技能培训的重中之重。本着“建、培、用”并举的原则,坚持上下联动,同步跟进,三级培训。市级培训校长及学校管理骨干,县(市、区)培训教学技术能手,学校培训学科教师,达到“领导懂、教师会、骨干精”。
主要做法是“抓骨干、培新人、建队伍”:1.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为每个学校、每个学科培养1-2名骨干教师,再由骨干教师作为培训者组织开展校本培训。如,长葛市教体局2015年成立的“乐于”信息化骨干教师团队已义务为全市开展了超过5000人次的信息化应用培训。2.新入职教师培训。新学年开学,各县(市、区)统一组织新入职教师“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培训,并且要求人人过关。3.平台管理员培训。先后为全市接入学校及县(市、区)培训1300多名县区和校级管理员,充分发挥管理员队伍纽带和催化剂作用。
市教育局每年从教育附加中列支200万元专门用于教师培训工作,有效提升了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全市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班班通、堂堂用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多媒体课件制作、微课制作已经成为教师的常规教学技能。
“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截至目前,全市全部基础教育类学校都已经接入许昌市智慧教育云平台。教师空间已开通4万余人,学生及家长空间开通近70万人,平台日均访问量超过2万人次,活跃教师人数超过1万(活跃教师指每周登录平台4天以上的用户)。为了鼓励学校更广泛利用网络空间开展教与学,我市在智慧教育云平台首页每周发布综合利用最好的前10名学校作为“人气学校”推荐。教师可以登录许昌智慧教育云平台个人空间随时随地进行网络备课、网上教研活动。学生可以登录自己的空间进行自主学习,接收教师布置的作业,反馈学习信息,和同学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基本实现了习总书记提出的“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要求。班班通、堂堂用目前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的学科覆盖率已经达到了100%。70%的学科教师能熟练地利用网络资源,或者对网络资源进行再加工开展课堂融合创新教学。
课堂上教师打开许昌市智慧教育云平台授课端,可以直接通过个人空间进行授课。教与学的模式已经在不经意间悄然转变。优质数字资源的应用、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各类数字化功能教室的投入使用,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学习更有兴趣。
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的农村教学点的学生,开齐音乐、美术、体育、英语等课程,一直是他们的渴望。许昌市智慧教育云平台让优秀的数字资源、名师课堂通过网络来到了农村,来到了孩子们的身边。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孩子们露出了开心笑脸。
互联网+教研,把教研活动搬到网上,打破传统的教研活动模式。教研活动不再局限于学科教研员和参加活动的几名教师,有兴趣的教师都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许昌市智慧教育云平台。截至目前,我市已连续举办了七届“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课大赛”、四届“微课大赛”,网上公开展示作品已经近20000件。借助网络平台举办教研活动,教师、学生、学生家长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关注并参与,每次活动参与的教师都会超过千人,关注的教师、学生及家长累计达到百万人次。
“教研+互联网”,把过去由教研员实施的评课、研讨等专业性事务交给广大教师,让教研活动更丰富多彩,通过展示、交流、学习、促进,不仅展示了名师、骨干教师的精湛教学技能,更多的青年教师通过学习观摩也逐渐成为各学科的行家里手。
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目前许昌市智慧教育平台共有资源16T,学科资源按“研、教、学、练、考”五位一体进行规划建设,涵盖小学到高中三个学段12个年级35个全学科,300余个教材版本。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保持优质数字资源能够得到不断更新充实,提高师生应用粘性,市教育局构建五大机制,保障资源共建共享。
1.成立教育资源建设领导机构。许昌市电化教育馆经申请加挂了“许昌市基础资源中心”牌子。区域教育资源建设实现统一领导、规划、协调和管理。
2.制订许昌市数字教育资源建设规划。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内容以直接支持学科教学的结构性资源为主。明确市教育局及各县(市、区)基本任务,确定开发的内容和进程,形成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建设并在应用中不断充实与完善资源。
3.建立资源建设骨干教师队伍。这些骨干教师定期将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收集、原创、整合的优质资源上传到许昌市智慧教育云平台。广泛发动教师参与校级、县级、市级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4.建立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将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办学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资源应用及建设考核机制,对于资源应用建设优秀的教师在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鼓励。
5.完善评价体系。市电教馆通过推荐和遴选设立“许昌市电化教育专家库”,定期对上传的数字资源进行内容、水平、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审核和认证,并对审核和认证的结果进行等级评比,遴选出优质教育资源全市共享。
展望篇
以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新发展,新变革,许昌教育迎来又一个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国务院《关于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的意见》及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为纲,以河南省教育厅等八厅局《河南省“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为目,根据《许昌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对教育数字化转型任务要求,锚定我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目标:建设覆盖全市公办中小学的教育专网,为全市教育系统提供可信的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连接国家、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差异化升级完善许昌市智慧教育平台,为全市广大师生及家长提供优质教育数字资源和公共服务。
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发力:一是优化数字资源建设。积极开发本地优质数字资源,共享企业与社会教育资源,汇聚适应许昌区域教育发展需求的优质资源,缩短资源生成、进化周期,支持个性化资源推送,实现精准服务,创新资源供给模式。二是变革教学模式。落实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大力推广网络空间应用,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流程,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支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转变。三是重塑评价方式。探究大数据在评价及教育治理方面的应用,跟踪监测教学全过程,由结果导向的单一评价扩展到综合性、过程性、增值性的多维度评价,实现基于数据的综合素质评价,从注重评价的筛选功能扩展到注重评价的诊断、激励与预测功能。推动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教育信息化,关系未来,任重道远,我们将以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综合水平,助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为五型许昌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