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信息化 >本期目录>正文

芬兰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概览

来源:世界教育信息 作者:刘敏 张盛 发表于:2019.09.28  523浏览

芬兰国土面积33万平方公里,人口仅540万,但在全球创新指数、信息技术创新能力、网络安全、智慧城市等领域名列前茅。这些领域优势地位的取得离不开芬兰优质的教育,尤其是信息素养教育。

一、芬兰高度重视信息素养教育

芬兰教育部非常重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20世纪90年代,芬兰教育部就积极推进国家层面的信息技术战略,并分别于1995年和1999年发布了相关信息技术发展战略规划。

1995年,芬兰把“使全体公民掌握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战略规划的五大目标之一。2004年,芬兰教育部颁布《20042006年信息社会教育、培训和研究规划》(Information Society Programme for EducationTraining and Research 2004-2006),提出发展所有公民的信息技术能力,确保教育机构在开展学生活动时以多种方式使用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研究都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20112012年欧洲学校网络(European School Net)发布的《学校调查:教育领域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Survey of Schools: ICT in Education)显示,芬兰学校为学生配备计算机的比率超过欧洲其他国家学校的平均水平;学校宽带速度超过10M bps,远高于欧盟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拥有官方网站的学校比率及学生在虚拟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比率远高于欧盟国家学校的平均水平。

2014年,芬兰通过了《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National Core Curriculum for Basic Education)大纲,并于2016年新学期在全国启用。该核心课程大纲介绍了学生参与当今和未来社会必备的七大核心素养,其中就包含信息素养,它被定义为公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年,芬兰教育部颁布了《国家信息通信技术教学应用计划》(National Plan for Educational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提出了国家层面关于信息技术的目标和系统化的改革举措,对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要求,鼓励学校创建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学校文化,为每位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化学习材料。另外,该计划要求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下文将围绕芬兰基础教育阶段信息素养课程,分析芬兰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及发展现状。

二、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

芬兰的核心课程向教育系统中的各级各类学校提供较为宽泛的教育目标与实现目标的基本准则,国家允许各地和学校以国家课程为参照,设计更为具体的课程。

2014年国家核心课程大纲囊括了教学目标和所有学科的核心内容,并重点强调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具备的七大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相对于传统学科能力而言的,是贯穿不同领域的通用能力。

其中,信息素养是七大核心素养中的一项,包含以下四方面要求:一是理解信息通信技术的关键概念和运行规律,运用信息通信技术进行创作;二是负责任地、安全高效地使用信息通信技术;三是用信息通信技术管理信息,并开展探索性、创造性的工作与学习;四是运用信息通信技术进行网络交流和互动。

国家核心课程大纲指出,信息通信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多种方式将其想法可视化,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基础教育要确保每位学生具备发展与信息通信技术相关的能力的机会。信息通信技术也要被广泛地应用于基础教育的不同阶段、不同学科以及家庭作业中。学生们需要思考信息通信技术在学习、工作、社会中的必要性,以及学会将这一能力转变为工作生活中的一般能力。学生需要学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信息通信技术带来的影响,负责任地使用这一技术,并在全球化世界明白信息通信技术的重要性,及其所带来的可能性和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学校及教师应当为学生创建创造性的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也要注重合作和探索带给学生的愉悦,因为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要求

芬兰基础教育体系与我国相似,采用六三三学制,儿童在7~16 岁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芬兰没有单独设置信息技术课程,而是将信息技术教育融入各学科、各学段。国家核心课程大纲分别对一至二年级、三至六年级、七至九年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至二年级教师应当帮助学生练习已掌握的信息技术能力,使其掌握游戏化的学习方法。学生需要学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概念,并在学习、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认识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具体包括以下四点。

一是掌握实用性技能并生成个人作品。在学校中,学生需要练习使用各种电子设备、软件以及其他电子服务,掌握其主要功能和工作原理。例如,学生要学会使用键盘以及其他的文本输入工具和编辑工具,并学会使用电子媒体和求解适龄的编程问题。

二是负责任地、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学生要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安全使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并遵守使用规则。在电子设备的使用中,教师应当注意学生的坐姿、使用时长,注意电子设备对学生身体带来的影响。

三是管理信息和完成探究型的创造性任务。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不同的工具完成信息搜集任务。教师应鼓励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独立表达他们的想法。

四是在信息网络环境中互动交流。学生要学会使用社交网络辅助学习,以及在不同的互动环境中练习使用信息技术。

三至六年级,信息技术应被广泛地应用于学科教学和家庭作业,并用以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同时,学校要为学生创造使用不同电子工具的条件,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的学习方式。此外,学生要明确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找到可持续的使用方式,具体包括以下四点。

一是掌握实用性技能并生成个人作品。学生要学会使用不同的设备、软件和电子服务,并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学生也要熟练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文本编辑,并学会通过图像、视频、动画等表现形式进行创作。此外,通过学习编程,学生需要理解如何通过技术实现个人想法。

二是负责任地、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负责任、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并对基本的版权问题有所了解。在家庭作业中,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各种媒介。同时,学生需要明白在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良好的操作姿势和适当的使用时长有益于其身心健康。

三是管理信息和完成基于探究的创造性任务。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多种搜索引擎获取资源,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这些资源进行信息甄别和信息创造。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和评价整个创作过程和创作成果时,找到最适合的方式。

四是在信息网络环境中互动交流。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明确他们在信息网络环境中扮演的角色,了解电子媒体的特点,并学会对自己的言论负责。此外,学生要对信息技术这一交互工具所发挥的作用进行讨论和评价,学会使用信息交互工具与外界进行良好地交流互动,也包括国际性的交流与互动。

七至九年级,学生要深化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学习、工作以及社会参与中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具体包括以下四点。

一是掌握实用性技能并生成个人作品。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独立使用信息技术,并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合适的电子设备和使用方法。学生应当加深对不同设备、软件和电子服务的使用和工作原理的理解,学会整理和分享文件,和同伴共同创作信息技术作品。此外,编程也要被融入各学科教学。

二是负责任地、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用安全且可持续的方式使用信息技术。学生需要学会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和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应当理解信息保护和版权的概念,并清楚不负责任且不合法的行为活动所带来的潜在后果,以此学会对自己行为活动负责任。此外,学生应当在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采取有益身心健康的方式。

三是管理信息和完成探究型的创造性任务。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使用多种方式进行信息的搜索、生成、加工,从而帮助学生完成探究性和创造性任务。同时,学生需要学会甄别信息的来源,并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评价。

四是在信息网络环境中互动交流。教学和学习应注重社交媒体的使用,让学生体会合作互动在学习、探索性任务、创造力培养中的重要性。在不同的社交媒体的使用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的交流互动方式。此外,学生也要学会在国际交往中使用信息技术,以及理解信息技术在全球化世界中的重要性、可能性和风险性。

四、跨学科的信息素养培养模式

芬兰国家核心课程大纲未明确把信息技术列为一门单独授课科目,但指出了各学段的信息技术学习目标,并要求通过课程整合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例如,将编程融入数学课程,学生在低年级就可以学习编程。另外,大纲提出八年级及高中阶段要设立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选修课程。

整体看来,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熟悉日常的信息技术,特别是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来获取信息并进行成果展示。例如,在七至九年级的化学课中,学生被要求列举出化学领域运用信息技术的例子,学生还要学会使用信息交互技术,以及利用电子设备进行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展示。化学课本身也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以及信息技术环境下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列为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

另外,2014年出版的《你好,露比》(Hello Ruby)一书的作者琳达·柳卡斯(Linda Liukas)也指出编程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就像蜡笔、纸张和任何其他可以用来表达自我的媒介一样,在生物课、艺术课都可以学习编程。

跨学科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也很高,相对于其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芬兰教师的学科能力属于中上水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都享有较高的自主权。

综上,芬兰并不具有严格的信息技术课程及教材,而是将信息素养教育贯穿于其他教学科目之中。(作者刘敏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作者张盛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原载于《世界教育信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