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信息化 >本期目录>正文

荥阳市“班班通”优质资源推广应用的实践研究

来源:本站 作者:陈慧峰 张新志 发表于:2019.09.28  547浏览

一、教育面临难题

围绕“打造教育强市,重塑荥阳品牌”总体目标和“品德高尚、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一技之长”人才培养目标,荥阳市始终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不断促进荥阳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如何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利用好“班班通”进行优质资源推广应用,一直是我们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探索实践的命题。

硬件高大上,使用观念跟不上,资源使用能力跟不上,交互式白板当成幻灯机;师资严重不足,教师跨学科上课情况普遍,教师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尤其是农村学校更为严重。荥阳市农村学校教师平均年龄普遍大,“班班通”应用能力薄弱,教学质量令人堪忧。

“班班通”工程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终端进入教室,这使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借力“班班通”优质资源,成为扭转我市教育教学质量发展不均衡局面的一个路径。然而我市教师的“班班通应用能力、信息处理水平、多媒体支持下教学设计能力的不足等因素,明显限制了“班班通”设施的效能发挥,而广大教师的备课方式、授课方式、教研方式等工作方式的相应转变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必须尽快有效解决。

二、精准布控教育信息化,破荥阳教育均衡发展困局

我们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全局,作为扩充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城乡一体化、均衡化发展的有力手段,通盘谋划、精准布控,积极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

一是做好统筹规划。认真落实《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荥阳实际,精准施策,科学确定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路线图和时间表。坚持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制定《荥阳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年度计划和工作要点》;坚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同市教育信息中心建设相衔接的原则,重点利用郑州教育资源云平台和学校校本资源库,提高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实现各学校教育资源共享;坚持信息技术硬件建设同软件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不断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硬件配置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协调发展。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教体局成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对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统筹安排。按照《河南省信息化条例》要求,制定《荥阳市教育体育局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度》《荥阳市教育信息化建设考评细则》,明确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将其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各校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设立学校网管中心,设置专门网管员,组建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技术、研究”三支队伍,确保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正常运转。

三、坚持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推动班班通优质资源应用

教体局将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作为每年教体工作重点,在教育信息化资源应用方面,秉承物尽其用原则,坚持内涵发展,充分发挥信息化资源的带动作用,提升教师运用“班班通”资源教学应用能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缩小城乡教学质量差距,推动我市教育发展趋向均衡。

1、建立健全管理、考核机制

结合本市实际,合理确定培训主体及内容,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分为合格级、高级、信息技术专职教师三个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确定相应的培训重点;

创新培训形式,教体局负责中小学校长和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培训,各学校负责组织全体教师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节假日等时间,分期、分批、分层次进行;

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实施信息技术合格级、高级、专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将是否取得信息技术资格证书,作为教师晋级、聘任、奖惩的条件,对县级以上优质课不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不予参评,信息技术水平达不到合格等级的不准参与县级评优评先。

我们还通过开展教研、举行赛课、考核应用等多种形式,引导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教育教学,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

2、创新研培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建立由局信息科牵头,教育电视台(现代教育信息中心)、教学研究室、教师进修学校共同配合的推进机制,创新研培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深度融合课堂教学。

1)认清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利用动画演示原理性知识,变抽象理论为生动形象的动画效果,便于学生理解,又加深了印象;“班班通”在线测试平台,可记录学生成长过程,诊断学生思维及学习方法存在的不足,针对性的给出学习建议和方法指导。信息技术在改变着我们的教育,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必然趋势。我们唯有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教育信息化。

2)创新培训机制

以需定培,做好培训调查。“班班通”投入使用后,每年初信息中心电教人员都要用一个多月时间深入学校进行调研,了解设备使用情况,了解教师信息化培训需求,了解各校资源建设与应用情况,汇总后,提交信息科协调各部门安排相关培训。

随着教师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培训内容不断增加。由建设初期的“班班通”应用培训、交互白板培训、学校网管的网络教学机投影机培训到电子教材的推广应用、班班通资源、畅言助手应用专项培训,再到全体教师的资源搜索、下载、加工技术培训、录播技术培训,组织部分教师到郑州威科姆云资源中心现场培训,组织校长、局科室人员参加全国信息化应用成果展等。

3)创新教研活动机制

市级学科教研方面,荥阳教研室在每学期的学科教研活动中,以“利用班班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设计”为教研活动的主题,开展同课异构、同课同构活动,要求教师在使用“班班通”资源时必须紧密结合学情、校情、生情、师情。

充分利用录播教室开展校级学科教研活动。荥阳教研室倡导学校一个学科教研组每学期录制一节青年教师课堂实录,录课教师观看视频,写出教学反思,针对课堂中出现的“班班通”资源如教学设计、课件等使用问题,进行教学设计的校本优化;学科教研组利用该课堂实录开展教研活动,观课后对该节课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中出现问题和不足进行研讨,授课教师再汇聚学科组教研智慧,完善教学设计,修正教学偏差,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加强与教研室沟通,工作安排统筹协调。每个学期初在制订学期工作计划时,与教研室工作安排统筹协调。利用教研员下校听课调研活动,把学校“班班通”资源使用情况调查、录播教室使用情况调查相整合,方便工作的开展,同时推动“班班通”课例等教学资源有效使用,改善并逐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引入先进平台。教研室引入上海闻政教育数字化课堂观察平台,对教师日常上课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分析,用数据诊断课堂。针对“班班通”媒体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教研室利用“媒体应用行为”量表,对“预设课件、投影学习成果、声像资料播放、电子模拟实验、链接网络信息、电子白板使用”教学行为进行记录、打分,利用后台对教师的媒体应用行为进行校正分析,生成一份指导教师改进媒体应用行为的报告。

4)形成优质资源生成机制

借助我市课堂教学达标活动、一课一名师活动等,生成精品课例资源。

借助课堂观摩活动,打造荥阳名师,生成优质课例。

荥阳市教体局不断完善教师成长体系,探索实施全市教师“大备课活动”。集体讨论,集体备课,推广好的方法,借鉴“班班通”优质资源,力争把每一节课都上好,逐步形成寒暑期大备课机制,生成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文化课教学设计、课件等资源。

5)信息化教学设计培训

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统一思想、整体部署,帮助教师更好地解读课程标准,扎实开展基于标准的教学,实现标准、教学、评价的一致性,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创新,推动信息化教学常态化应用,有效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第二阶段集中培训,专家引领。特邀专家卢臻老师做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专题报告。卢老师站在课程的高度,用独特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当前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又为大家梳理了如何进行有意义学习的教学设计。卢老师还着重分析了教学设计中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误区,明确多媒体辅助的定位应服务于教学目标、支持学生学习、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的学习情境,为学校教师指明了教学设计的努力方向与规范要求。

四、取得显著成效

1、通过各类培训,促使全市“班班通”教室、录播教室等信息化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深度融合课堂教学及教育管理。在20162017年河南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15名教师荣获省级一等奖,43名教师获2等奖,56名教师获三等奖,获奖人数居郊县第二。

220162017连续两年的寒暑假备课活动中,全市近3000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参与,18门学科、470个备课组精心研讨出4207节教学设计,并且均制作有对应的PPT课件。我们从中选出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交流,并将优秀的教学设计上传至市教育资源信息库,全市广大教师均可通过互联网共享到优质教育资源。

3、荥阳市课堂评价数字化课堂观察”,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媒体应用进行分析研究,促进优质资源合理、有效应用。在观课过程中,评委使用“多元交互式”课堂教学观察APP采集课程的表现性数据,从而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矫正课堂教学偏差行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将基于标准的教学与研究做得更扎实有效。

4、在2018年一学年中开展了“践行教学评一致性,打造有效课堂教学”主题式课堂教学观摩课活动。从11个学科82名郑州市级优质课获奖教师中选拔出18名优秀教师进行课例录制。

5、在荥阳市课堂达标活动中,仅20162017两年就上传优质课例资源117节,包含课堂实录、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作业设计等完整资源。

6、“班班通”优质资源的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荥阳市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农村学生大规模流入城市的学生逐年减少,部分农村中小学甚至还出现了学生回流农村上学的现象。(作者陈慧峰为荥阳教育电视台副台长,张新志为荥阳市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教师。本项目获得“2018年度河南省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奖(创新应用类)”区域类一等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