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科技学院:探索信息化时代民办高校发展新路径
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王军胜 发表于:2019.06.28 676浏览
教育关乎民族的未来,信息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两者相结合的教育信息化,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全省教育大会提出,瞄准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要求,让现代教育理念真正领起来、科学评价体系真正树起来、教育工作各项标准真正高起来。这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站在新的起点,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强措施、补短板、提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助力教育强省建设,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作为全国第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黄河科技学院以建设一流应用技术大学为目标,以本科教学创新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2.0时代民办高校的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新模式,推进高质量本科教育。
一、经验与模式
以党建为核心,牢牢把握互联网意识形态话语权。作为一所民办高校,黄河科技学院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创办之初就确立了“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信息化时代,学校持续创新“以党建为核心,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模式,在互联网这个主阵地、主战场上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塑造信息时代高校教育新生态。
强化互联网思维,信息技术服务智慧党建。
信息技术发展一步,党建工作信息化就跟进一步。黄河科技学院将党建延伸到互联网上,把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学校党建工作,线下与线上、“面对面”与“键对键”相结合,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极大拓展了党的工作覆盖面。
学校牢牢抓住90后、00后“互联网原住民”学生群体特点,创新“互联网+党建”模式,探索智慧党建创新路径,将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抓党建、促成才、促发展。党的理论宣传形式推陈出新,文字、图片、微视频等形式直观生动地展示党建成果;党员教育灵活多样,网上课堂越办越火、“永不下课”;技术精准对接,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量化分析、实时分析、智能分析的特征,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方式、载体、机制。
强化智能引领,筑牢立德树人的事业根基。
学校依托“翻转校园”信息化平台,伴随式收集学生从入学到就业全过程、多维度的发展数据,建立动态数字化学生档案,生成个性化学生画像,帮助学生设定自我管理目标,帮助教师、辅导员和管理者精准化管理和针对性服务。
如,根据学生画像和智能调研,学校针对性地开设双学位,还为分类培养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导师辅导计划。已建成百余个特色经验库,每学期330万余条AI智能提醒,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引导、及时的学习预警和丰富的经验分享。
落实转段升级,以信息技术重塑教育生态。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要求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我省要通过推动教育环境与资源生态,课堂教学结构与组织形式,教育管理与服务业态等方面的系统变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跨越式创新发展。这表明,2.0时代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的根本在于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
黄科院在加快信息化硬件更新换代基础上更加重视软件建设,实施了无线校园网工程,采用最新的wave2技术,建成总出口带宽63.2GB,传输速率达千兆,连接多校区的可靠、实用、融合的有线无线为一体的网络环境和平台。学校研发“翻转校园”APP,提供教育信息化2.0解决方案。
通过“数据驱动的教学保障体系”和“智能引领的学生成长支持体系”助推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和精细化管理,使教育信息化真正内化为促进教育模式变革和学校生态重构的核心动力,助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学校创新发展。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已经在省内外近40所高校得到应用。
教育信息化,一头连着教师,一头连着学生,关键是提升人的信息素养。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鼓励信息化教与学应用在全校师生中全覆盖,逐渐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课内课外互相融通的学习新生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实践的全过程进行分析评价,帮助教师及时改进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智能提醒、课程预警、学业预警等个性化支持,实现教学质量常态监控与动态监控有效互动,形成教与学质量持续提升的良性机制。
学校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被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黄科院积极适应新形势下课程改革要求,75%以上课堂实现了混合式教学,每学期核心课程督导(同行)评教覆盖面达到100%;学生课外学习时长平均增加1小时,切实促进了学生学习回归。
协同创新,发挥优质资源聚合效应。
作为应用型技术大学的黄科院,与政府、企业、市场有着良好的协同创新机制,在信息技术应用上主动作为,通过深化校政、校企、校所、校校合作,推动教育信息化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黄科院先后与郑州市政府、中科院软件所签订三方协议,支持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省委网信办、北京奇虎360等合作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建成全省首个网络安全教育基地。学校获授权专利2993件,软件著作权2692件,其中信息技术相关专利271件,连续三年在全省高校专利授权量上名列第二,入选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建设院校等,信息化应用硕果累累。
二、启示与思考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人类思维、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给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空前机遇与挑战。黄河科技学院的信息化建设,以党建引领、智慧校园、重建教育、应用广泛为代表,以多层次、多机构、集群化效应推动着民办高校的高水平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探索和开辟着信息化时代下的民办高校发展的新路径。在教育信息化的探索之路上,黄科院发挥出民办高校灵活办学、密切联系企业、市场的特点,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贡献了独特智慧,其经验模式值得各方借鉴。
教育信息化,应用在校园,受益在社会,需要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在内的各方一道,共同蹚出一条共建之路。政府主导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把握教育信息化的方向;学校发挥教学优势,科研攻关,培养人才;企业则发挥技术、资本等优势,通过产品赢得市场认可。政策贯通、学校应用、企业发展、社会共享,可谓多赢。
人才决定未来,教育成就梦想。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高校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能力、信息化应用水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方面仍存在着诸多短板,需要各方埋头苦干、争先进位,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