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教学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五个维度
来源:黄淮学院 作者:周鹏 发表于:2019.06.28 671浏览
随着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向2.0时代迈进,高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基础支撑平台建设日趋完善,尤其是近年来智慧教室和“互联网+”教学平台的兴起,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开始逐渐从要技术向论素养转变。信息素养已晋升为一种能力,而不是只能解决问题的技巧或技能。
准确评价基于课堂教学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有利于促进教师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这样才能充分激发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革命性影响,推动高等教育观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从而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此,我们尝试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技术、教学资源和教学效果五个维度十四个观测点来评价教师的信息素养。
一、教学设计
1、依托信息技术构建课程框架,使信息技术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精准化。
2、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优化教学过程,确保学生个体的独立完整的学习过程,教学策略应用得当。
3、利用信息技术及其平台构建课堂延伸学习、课堂教学反馈、课堂教学评价三位一体的融合架构。
二、教学实施
1、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图、文、音、视、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运用合理,能结合课程实际情况探究AR或VR教学。
2、教学组织信息化特征明显。基于智能终端的在线测验、师生互动、答疑辅导、学习分析等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3、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或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作用突出、效果明显,体现教学做一体化。信息技术无缝覆盖课程教授全部环节。
三、教学技术
1、对信息化有技术层面的理解,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信息平台在教学中应用恰当,了解相关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法律法规,有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和知识产权意识,具备识别和抵御不良信息侵害的能力。
2、熟练使用服务于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应用技术和系统,切实提高学生到课率,提高课堂教学时间利用率,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果。
3、具备不断学习、吸收、整合信息技术从而形成自己授课模式的能力。授课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
四、教学资源
1、教学资源覆盖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体现明显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2、教学资源结构清晰、组织合理、使用方便,并能够满足相关应用系统提供资源智能推送服务。
3、原创性教学资源较多,资源利用率较高,满足日常移动教学、学习和测验需要。
五、教学效果
1、课堂气氛和师生互动明显活跃,教学效果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生受益大。
2、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促进教改的效果明显,学生综合技能与综合素质提升明显。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高校教育信息化已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期,良好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2.0时代对高校教师提出的必备要求。
在正在到来的“2.0”和“5G”时代,从信息获取甚至应用来说,相对于学生而言高校教师都已经没有了必然的优势,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思想上应充分认识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增强培养信息素养的自觉意识,在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中广泛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形成优秀的信息意识,真正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让每一个学生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