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信息化 >本期目录>正文

漫步“云+端” 智慧“教与学”——浙江省东阳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探索与实践

来源:河南教育信息化 作者:厉先光 发表于:2018.03.30  1825浏览

东阳位于浙江腹地,属长三角经济区,是经济强县,影视旅游名城。东阳人民群众对东阳基础教育质量普遍满意的同时,也提出许多意见与建议,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一是教育发展依然不够均衡,二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亟待进一步满足。另外,东阳外来务工人员众多,如何让3.8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同等的优质教育,使他们更加安心地服务于东阳建设,一直也是东阳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东阳在充分学习国内外有关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先进案例的基础上,先后召开20余次专题论证会,对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展了深入调研,确定了以推进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域建设为契机,以学习网络空间应用为突破点的东阳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同时,作为试点,东阳大胆尝试、锐意创新,始终坚持应用驱动的原则,把有效应用作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全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政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一、实现三项整合 创建“云+端”教育信息化环境

2013年开始,东阳在完成“教师电脑人人有,多媒体设备班班配”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三通一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东阳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充分认证,与运行商合作,新建了东阳教育云,升级改造了东阳教育城域网,丰富学生学习终端的建设,初步创建“云+端”教育信息化环境。

首先是平台的整合。东阳积极创新建维模式,顺利完成“三通一平台”建设,升级改造了主干万兆、千兆到校的东阳教育城域网,优化了“宽带网络校校通”;实施了班级和功能教室的“最后100米的网络接入工程”,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新建了东阳教育云数据中心,搭建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东阳中心,全面实现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并且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东阳中心与国家、省平台实现了无缝对接,互联互通、高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其次是应用系统的整合。东阳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需求和特点,确定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东阳中心的各应用系统,实现了以网络学习空间为中心入口,单点登录、跨系统应用,并将绿色上网帐号与空间帐号对接,提高师生上网的安全可控性、应用资源的丰富共享性。

再次是平台与软硬件设备的整合。全市80个课堂自动录播教室、53套多形式的移动学习终端设备、全市中小学校园电视台等接入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学校教育技术设备,做到技术服务及时、智能、快捷,也使平台功能更趋丰富完善,更受师生家长喜爱,也更有利于学校开展特色应用研究。

1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东阳中心

通过三项整合,东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以网络学习空间为基础的教育资源中心、信息汇聚中心、教学应用中心和师生家长交互中心,初步构建了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教育信息化环境。

二、采用四个结合 拓展信息技术应用

融合应用一直是我们强调的着力点,倡导各校推进教育云空间应用和深化课程改革、教科研活动、办学特色及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师生、家校全面布局,大力拓宽教育云应用渠道,有效拓展教育信息化的舞台。

与课程改革相结合。“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成,承认每一位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相互之间存在差异。这就迫切需要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加快课程改革,促进选择性教育的实现。

尝试以信息技术支撑为基础,创新教学内容、课程形态、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组织开展新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模式与方法的研究,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和适性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如东阳市横店镇小学教育集团立足于家乡得天独厚的影视资源,通过平台积极探索学生影视教育拓展性课程的建设与研究,初步开发了学生影视教育课程。影视教育从最初500多学生到近5000人,从2门课程到近20门课程,真正在教育集团内实现了“生生平等、个性发展”的目标。

与科研活动相结合。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科研活动,组织课题申报,进行专项研究与实践,充分利用平台空间促进科研资源交流、汇集与共享,变革科研组织与活动模式,打造新一轮的“教研共同体”、“科研协作体”,极大改变传统研究方式,不断拓展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试点工作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大赛、微课大赛、校长课程改革讲座视频大赛、全市少先队活动等各类评比展示、观摩研讨活动相结合,将活动空间可视化,以活动促进深入应用。

与特色办学相结合。东阳遵循初中“规范办学、轻负高效、一校一品”和小学“智慧课堂、快乐校园、特色学校”的两大原则,将全市中小学传统办学特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东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优势,将传统的笛子教学、书法教学等与网络空间相结合,录制系列微课,便于学生反复观摩、强化学习,并让学生定期上传声乐、书法等作品,便于专家、老师及时指点;开展全息阅读、游戏+动漫教学等创新应用,让学生通过平台完成阅读考级、游戏晋级,有力地推进学生阅读能力与国学素养的提高,加快学校的数字化进程,使之成为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校园。

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通过网络空间搭建了便捷、适用的家校沟通平台,构建了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模式,积极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德育教育。收集和整理“健康保健”、“习惯培训”等优质家庭教育资源,由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向家长推送相应资源,定期通过东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一对一视频家长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基本动态,尤其是扩大与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交流沟通,让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从文字走向立体生动,进一步巩固教育成果。

三、建立五种机制 确保长效发展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作用,必须强化机制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东阳市财政从2014年开始每年设立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完善教育信息化投入的保障政策,建立运行、维护保障的长效机制,保证国家教育云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长期有效发挥作用、教育信息化稳步持续发展。

探索企业参与机制。东阳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与电信运行商签署合作协议,灵活采取租赁等方式,在经费投入、设备管理、技术维护等方面获得支持,形成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机制,营造了“政企联合、优势互补、支持教育、发展共赢”的良好局面。

强化人员保障机制。确保培训持续推进,强化教师参加培训权益,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列入新教师岗前培训和考核中,与中央电教馆合作,分步分层推进“51329”培训工程,即三年内完成500名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1000名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能力培训、300名技术人员的专用技术培训、200名教科研骨干的云环境下教科研实践培训、9000名教师的教育技术中级或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培训,造就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信息化教师队伍。

完善资源建设机制。每年安排教育资源建设专项经费,成立教育资源建设领导小组和学科小组,制定网络课程计划,逐步形成使用数字教育资源授课的优秀应用案例体系,营造“人人用资源、课课有案例”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健全应用评价机制。构建了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模式,健全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考核和奖励机制,将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作为教师考核评优的必要条件和名师应尽的义务,将各类应用评比结果纳入教育系统年度表彰范围。

四、形成六大模式 呈现应用亮点

随着教育信息化逐步开展、国家教育云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的稳步推进,东阳的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对教育信息化平台应用从开始的不熟悉、不积极,到逐渐接受认可后向精通、主动转变,他们已不满足于平台的基础应用,不断提出改进措施,并通过多种方式探索个性化、多样化的应用。应用由校内向校内外转变,从展示型走向常态化,构建起教师之间、校校之间、区域之间、家校之间的新教育生态,亮点纷呈、典型突出,网络空间发挥出了更多的功能。

一是网络空间。教师利用空间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学生利用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学校、家长利用空间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形成了以空间应用推动资源应用,教师空间带动学生空间,学校空间联通家长空间的应用模式。

2 网络空间应用模式


3 学生利用教室云终端上传空间个人作品

二是网络备课。通过平台开展网络备课,丰富的资源、便捷的操作,不仅节省了备课时间、提高了备课质量,更是构建了高效课堂。试点学校初步形成了“校内齐备、校间协备、专家领备”的网络备课模式。

4自主备课、撰写教案、录制微课


5网络备课模式

三是网络教研。在市级网络教研的成功带动下,基地、乡镇、学校等网络教研进一步开展,教师们足不出户即可均等参与教研,促进了专业化水平同步提高,形成了课堂展示型、主题研讨型、视频点播型三种网络教研模式。


6 网络教研模式


7 教师们远程观摩、实时点评直播课堂

四是网络课堂。全市38个课堂自动录播教室接入云平台,广大名师、一线教师分批承担名师讲堂、公益课堂、同步课堂、微课堂等网络课堂的建设任务,形成了 “双向互动”、“远端授课”、“单方接收”等多种网络课堂模式。


8 “远端授课”式小学美术同步课堂


9 网络课堂模式

五是个性化评价。通过个性化教学评价系统对师生教学情况进行科学准确地分析,及时了解教学过程的闪光点和薄弱点,有效帮助师生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了以五大教研基地为单位的大数据分析、服务教学的应用模式。


10 个性化评价系统快速组题生成检试练习


11 教师对学生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六是数字化学习。确定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定期组织项目培训。每月举行数字化教学研讨活动,实现移动学习终端与空间对接,开展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和 探究性的合作学习,形成了“云本融合,分层教学”的一对一数字化教与学模式。


12 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


13 师生共同研讨难题

在近五年的实践过程中,东阳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从星星点灯走向群星璀璨。东阳当初所面对的政府、社会、家庭对教育均衡、优质教育的普遍要求,有效推进新课改、提高教育质量的强大压力,以及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强烈渴望等难题也都正在得到解决。东阳也在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继续迎难而上,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进一步探索信息化对教育发展的积极引领作用,努力在信息化时代下保持教育领先发展的优势,为东阳孩子们的幸福人生奠基。(本文作者系浙江省东阳市教育局电教馆馆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