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信息化校园校企合作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来源: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刘文宏 发表于:2017.09.30 7472浏览
教育部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IT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IT校园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学习、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多的支撑作用。
然而由于高职院校独立开发建设所需资金数额大,目前高职院校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真正有能力进行独立开发建设IT校园的高职院校并不多,加上后期技术的支持力度不足,使得项目的建设和完善时间过于冗长。因此从资金以及高校长远的发展考虑,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发建设IT校园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本文结合学院的实际,提出了校企合作建设IT校园的模式。
一、高职院校IT校园建设模式
高职院校信息化校园建设运营主要有自主建设和校企共建两种模式,其中,校企共建模式又分为了3种,即授权模式、外包模式和混合模式。在没有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干扰下,高职院校需要使用哪一种模式主要决定于资金和技术两方面。现依据资金和技术的水平,将4种模式列举出来,高职院校的IT校园建设可以依据自身的实力和水平选择出最合适的建设模式,如图1所示。
1、自主建设模式
如果学校资金紧张,但技术方面却跟上了网络时代的发展步伐,因此为了能够节约资金,院校就可以选用自主建设模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自主建设模式需要经过技术人员和管理机构的调研,然后依据调研的结果开展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软件的设计以及平台的开发和升级,最终建立信息资源库。
自主建设模式的优点:该模式具有极高的自主性,学校可以在建成后依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和技术水平选择合适的运营方式,还能够依据学校的实际需求,编制出更加合理、科学和经济化的设计方案,在自主建设的过程中提高学校自身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提升技术管理人员的实践经验和技术能力,促进学校在未来网络运营方面的研究,以及走向更广阔的技术开发道路。自主建设模式缺点是: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校企共建模式
一是授权模式:供应商完全提供建设模式。如果一个学校既缺乏支撑网络建设的资金,又不具备充足的技术力量,学校就可以采用授权模式。
该模式下的学校需要寻找到能够承担起项目建设压力的、具有一定专业性的公司或单位,通过用市场交换的方式来获取资金和技术,而方案供应商的问题则可以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进行筛选,从而选出具有丰富开发经验和高设计水平,并且具有一定建设信息化校园经验的供应商,建成后网络的维护和运用、管理收益和支出都由供应商承担。而校园网的硬件基础、软件平台和线路运行等方面的维护和管理则由运营商全权负责。
授权模式优点:因为学校不需要参与到具体的施工建设工程中去,学校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在短时间内融到足够的资金,以满足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授权模式缺点:
首先,授权模式因不需要参与到实际的网络运营中去,从而造成了运营权的流失,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学校无法及时做出反应,不能做到校园网的可管、可控,加上某些情况下,学校和投资方的信息链接不准确,使得学校的利益遭受巨大的损失;
其次,授权的方式决定了学校自身的技术能力无法在实践中得到提升,还会造成相关部门对于自身地位的不明确,长此以往对投资方还会产生技术上的依赖性,甚至因为被对方控制,从而出现在网络维护和设备更换等操作时产生将责任都推给对方的现象。
二是外包模式:供应商与学校合作运营模式。选择外包模式的学校一般处于有着充足的资金,然而却没有技术人员的情况,因技术能力的限制,为了确保学校享有最大化的利益,可以选择该模式。
外包模式中,学校往往需要出资雇佣有技术能力和经验的单位或人员,让他们进行校园网的开发和建设,校园网运营时由高校和运营商共同管理。
外包模式优点:因为学校将一部分的网络运营权分离出来换取了网络的建设,因此网络的运营方式显得更加灵活,加上为了确保学校出资的严谨性,常常使用公开招标等方式筛选,这种形式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建设网络的总造价。
外包模式缺点:学校既要承担购买设备所需的费用,还担负着高昂的网络系统建设集成费用,而且自身的技术人员和部门无法得到有效的训练,严重影响了学校本身的技术水平。
三是混合模式:供应商与学校合作建设模式。如果学校资金充足、技术力量比较强,可选择的建设模式就可以有很多种,这种方式就是混合模式,简而言之就是将两种以上的模式依据学校自身的需求融合到网络的建设中去,不过这种方式往往具有一定的规模性,因此网络的应用需求也相对较大。为了使网络建设的效率得到提高,学校可以依据自身的技术水平及力量选择自主建设模式或外包模式,还可以依据自身的管理力量水平选择授权模式等。
该模式下的校园网将网络的建设和运营权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归学校自身,而另一部分则分给了运营商。
在校企共建IT 校园模式中,学校方面主要有3个方面的分歧:其一是因建设的目的不一致造成了管理意见出现分歧;其二是管理权限的分割造成了网络维护和设备升级、拓展分歧;其三是建设IT校园以及运营和管理所需经费开支问题。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建设模式,要明确双方责任和资产分配情况,做到“有文可行,有法可依”。
二、校企合作建设IT校园需注意的问题
校企合作建设IT校园可以说是最佳的高职院校建设方案,能够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实际的实施中却往往会产生一些问题,因此校企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双方应达成共识
在建设校园网之前,校企双方应当就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和建设方向等方面都达成共识。这是校企合作建设模式最为基础的要求。
2、双方职责和职能需明确
通过正规的文件,能够明晰双方应负的职责和应有的职能,从而做到有据可依。而且在建设校园网的过程中,项目的预期值是否达到了目标也应当通过文件进行确认,从而促进校园网的维护、管理,提高服务团队的整体水平。
3、双方经济与社会效益应并重
校企合作模式中,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不能够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只有经济和社会效益并重,企业和学校才能够保持可持续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IT校园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
1、利益机制:以互利共赢为原则
在建设IT校园中,运营商和学校都是利益主体,因此双方是否能够长期而深层次的合作下去,完全取决于运营过程中双方所取得的回报,以及回报是否具有一定的平衡性。
运营商和学校是非完全共同利益体,他们的合作是一场合作博弈,因此在进行利益分配的过程中必须以利益兼顾为原则,确保双方的利润分配更加稳定。无论是学校还是运营商,都应当考虑到校园网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所获得的利润,加大对校园网的建设,推动校企合作的发展。
企业为学院搭建网络基础设施、为学院提供网络带宽等,学院获得服务、获得技术、获得效率;学院为运营商提供应用市场,在自愿前提下师生成为运营商的移动用户和网络用户,运营商收取信息费,并给予师生一定的优惠。
2、约束机制:以制度约束为保障
合作和约束是相互的,要想具有约束性就需要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有了规章制度的约束,校企合作才能够更加健康有序,往深层次发展。具体可以从3方面入手:
一是权责方面,需要将企业和学校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关系确切的表明出来,并以法律为基础,用制度协议强化约束的力度;
二是机制方面,需要制订出对学校和企业都有效的约束机制,并且约定双方就校园网技术问题、人员问题、管理问题、维护问题、效益问题、发展问题等方面进行约束,就保障合作顺畅运行达成共识;
三是道德方面,双方需要加强自身的道德教育,重视起双方的形象和利益,视双方为长久合作的伙伴和团队,在道德上进行相应的约束。
3、情感机制:以真诚相待为基础
人际交往和情感交互是人们在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生存因素,校企合作就是以此为依据建立的,校企合作模式虽然是以利益为动力,然而却是以双方的情感为基础构建和发展下去的,因此双方需要加强相互的交流和沟通。
一方面,网络中心负责人、网络管理人员要积极主动地与运营商负责人、管理人员联系,加强交流,及时了解互联网方面的新技术、新应用、新设备;另一方面,运营商负责人、技术人员要定期走访学校,及时了解网络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网络运行通畅。
4、保障机制:以政府政策为统领
要使学院与企业的合作有所突破、有保障,就要做到法律层面不违法、政策层面不违规、技术层面可操作。政府要积极扶持校企合作,制订优惠政策,搭建合作平台,鼓励网络运营商积极参与高职院校的校园信息化建设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推进高职院校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方面的应用,从而构建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企业化市场合作机制。(作者为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系主任、副教授。本文选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系节选,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