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机制创新互动发展——轻院信息化探索实践
来源:郑州轻工业学院信息化管理中心 作者:李霞 发表于:2017.03.31 635浏览
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正在推动着学校的深刻变革,规范、科学的机制是实现高校信息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破信息化发展瓶颈,形成协同推进信息化的良好环境,是高校目前面临的共性问题。郑州轻工业学院通过机制创新,调动多方力量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形成了信息化与机制创新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郑州轻工业学院信息化机构的变迁与发展
郑州轻工业学院网络中心成立于1998年,隶属于计算机学院;2001年,学校对网络中心、电教中心、CAI中心三个部门进行整合,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正处级单位);2002年,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以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设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2015年,学校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更名为信息化管理中心,并强化了其管理职能。
学校信息化管理中心经过近20年的发展,规模由早期3个员工发展到目前32名员工的处级单位,主要职责也由早期的网络基础服务,延伸到学校信息化工作归口管理。目前中心设有综合业务部、网络运行部、网络应用部、教育技术部、多媒体教室管理部5个部门。信息化机构的变迁和发展,使得我们在信息化规划、建设中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更有助于我们从专业角度谋划学校整体的信息化建设布局。
二、如何推动有效机制的形成
部门即学校。我校信息化管理中心虽是教辅部门,但具有管理职能,承担的工作事关学校整体发展,因此,必须站在学校层面去思考信息化工作,始终围绕教学、科研、管理等重点工作,以服务学校发展、关注师生体验为本来谋划工作。我们抓住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机遇,通过顶层设计引领、技术路线规划、管理架构设计、多渠道投入等措施,使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顶层设计引领
2010年学校出台了“以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为目标”的信息化顶层设计,确定了“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的技术路线,以及支撑学校未来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架构(基础层、数据层、应用层、服务层)。“十二五”期间学校围绕“组织、技术、应用、安全、标准、运维”六大体系进行了规范化布局和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准确把握几个机遇
(1)2007年学校新校区建设,中心对新校区的弱电基础设施进行了整体规划并通过专家论证,全面负责了新校区弱电建设的协调和相关建设任务,取得很好的建设效果。之后在学校所有基建工作中,中心一直负责弱电规划和工程建设的监督协调。
(2)2010年中心主动制定“十二五”信息化专项规划。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广泛沟通交流并形成共识后,中心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论证,并通过主管领导和职能部门共同推进。最终,“十二五”信息化专项规划在校长办公会上通过,并列入学校“十二五”规划。
(3)2011年中心策划了学校信息化建设促进会。会议邀请了复旦大学宓詠教授做“复旦大学信息化建设探索和实践”经验分享报告;并且在促进会上校长亲自布置信息化工作,要求信息化工作由中心全面统筹管理,各部门通力配合,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近几年,中心对学校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了解,同时对业务进行了梳理,制定了学校各业务协同的流程,使得管理水平和效率大大提高。
(4)2015年学校开展资产规范化管理工作,将全校信息化建设的预算编制、立项论证、采购管理、建设管理和应用绩效考核以及和运营商的合作业务进行归口管理。校领导和各部门充分肯定中心的工作,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更名为信息化管理中心,并赋予归口管理职能。
3、主动开展工作,以大局为重
多年来,信息化管理中心秉承“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的理念,主动开展工作,以学校发展大局为重,以引领、开放、包容、服务至上的心态,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坚持不懈的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和师生的赞扬。
(1)团队建设:学校建立一支由“在编、聘用、部门信息员、学生网管员”组成的信息化队伍,聘用员工和学校签署劳动合同,信息员给予工作量补贴,学生网管员给予实践学分。加强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形成“学校统一领导、信息化管理中心综合协调、部门信息员具体负责、学生网管员配合”的多级管理架构,确保信息化工作的落实和快速推进。
(2)制度建设:通过信息化立项审批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工作例会制度、项目审计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等建设,推进信息化工作有序、健康发展。
(3)协同推进机制:根据信息化业务需求,建立多级团队,服务于信息化的需求调研、建设、维护、应用推广的方方面面工作,形成全校各部门协同一致、分工明确、高效有序的信息化工作推进格局。
(4)固化好的做法:坚持信息化年度计划列入学校年度重点工作;每年初召开信息化项目论证会,确定年度建设目标和任务;年底召开信息化工作会议,检查、验收、总结年度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不定期开展网站建设评比;根据工作量和效果对部门信息员和学生网管员进行考核和激励。
4、坚持开放共享思路
以开放、共享、发展的理念不断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学校从2003年起就不断加强社会合作,以共建共享的形式先后与赛尔网络、河南移动、河南联通、工商银行、新飞等公司合作开展信息化建设,引入社会资金2000余万,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快速发展。
三、机制创新对信息化的推动作用
顶层设计及规划使得建设模式由原来的分散建设变为统一建设,分散系统变为集中平台,不仅降低了建设成本,同时使得建设效率和效果显著提高。
2011年以来,学校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架构下,按统一标准建设和集成了各类管理应用系统40余个,进行数据集成的同时也进行了应用集成,各类业务已实现了单点登录、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目前,超过70%的业务实现了网上办理,各类校情数据的统计分析广泛应用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规划、建设和决策;基于物联网的水/电/暖管控、智能图书馆、视频会议、掌上轻院等智能融合应用在全校普遍开展;依托网络学习空间创新的“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广泛应用,目前教师和学生的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均是100%,部分通识课程已完全通过网络进行授课,学生网上学习已成新常态。
信息化工作归口管理实现了学校资源的统一调度和优化管理,使得建设经费来源广泛(基建、教学、设备、部门、院系、信息化专项、运维专项)、运用更科学,真正做实了信息化协同推进机制。业务部门责任意识明显增强,院系主动性更强,建设周期明显缩短,建设标准得到落实,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集约优势充分体现。目前,全校上下形成了“要我用”变“我要用”的局面,信息化工作达到了前所未有、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