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UGS协同提升乡村教师智能素养的理论与实践路径研究
来源:本站 作者:梁林梅 曾巍 发表于:2025.03.31 10浏览
文/梁林梅 河南大学 教育学部教授
曾巍 河南大学 教育学部副教授
摘 要:在焦作市实施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行动的大背景下,河南大学教育学部积极发挥高校研究团队优势,以技术赋能的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工作室建设为切入点,探索“U-G-S”协同促进乡村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案例建构了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智能教育环境,初步形成了基于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工作室的线上线下混合研修新模式,带动了所在县域中小学教师参与智能研修平台活动的积极性和活跃度,使乡村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水平得到一定程度提升。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能教育素养;乡村教师;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工作室;智能研修;“U(University)-G(Government)-S(School)”协同
一、工作背景
1.实施背景
(1)教育部启动实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项目
为深入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的融合,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教育部于2021年9月启动了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要求各试点单位以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为抓手,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落脚点,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新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的融合,形成新技术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支撑教育强国战略与教育现代化。[1]
河南省焦作市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成为该项目中河南省唯一的地市级代表。为了确保焦作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项目的高质量实施,在省教育厅教师教育处的协调和支持下,河南大学教育学部专家团队协同支持焦作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河南大学教育学部项目团队在蔡建东书记的带领下,从政策研究、顶层设计、现场调研、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指导等多个层面开展了项目实施(图1)。[2]
图1 河南大学教育学部与焦作市教育局举行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国家试点项目推进研讨会
(2)以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工作室建设为切入点促进乡村教师智能素养提升
《教育部关于实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地市和区县试点要重点推进六项工作,“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和智能引领乡村学校与薄弱学校教师发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对焦作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方案和需求进行多次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西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及《焦作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六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中的“城乡教师素质一体化提升行动”,河南大学教育学部研究团队选择了“技术赋能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工作室建设”为切入点,探索高校和基础教育协同促进乡村教师智能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在焦作市教育局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合作对象确定为入选河南省第二批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的焦作市修武县七贤镇方庄中心小学语文教师李勇辉老师领衔的“李勇辉小学语文首席教师工作室”,该工作室由14名成员组成,辐射了修武县七贤镇的全部小学。2023年11月,河南大学支持焦作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启动仪式在修武县教体局举行(图2)。
图2 河南大学支持焦作市修武县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启动仪式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乡村教育振兴战略深入发展和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大背景下,乡村教师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职业挑战和更加迫切的专业发展需求。本案例基于国内外的已有研究和实践经验,针对《河南省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实施方案》中的“要在首席教师工作室建设过程中,为首席教师配备双导师,既有‘高校教师’理论指导,又有‘中原名师’‘特级教师’等教科研实践专家团队,支持首席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结合焦作市实施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行动的现实需求,以“技术赋能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工作室建设”为切入点,探索高校(University)、地方政府(Government)、乡村中小学校(School)(“U-G-S”)三方协同,依托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工作室提升乡村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有效实践路径。
二、工作举措
1.“U-G-S”协同建设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智能教育环境
作为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焦作市建设了对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焦作市中小学智慧教育公共平台,建成了教师智能研修系统、以“三个课堂”应用为核心的城乡教师素质一体化应用系统、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系统等智能环境,从地市层面为技术赋能的乡村教育教学改革和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工作室的活动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环境保障。
按照《河南省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实施方案》中“解决好(工作室)办公场所与信息化办公设备问题”的要求,为了解决“李勇辉小学语文首席教师工作室”的工作环境和教师的智能终端问题,在河南大学、修武县教体局及工作室首席教师所在学校修武县七贤镇方庄中心小学的共同努力之下,在方庄中心小学新建了“李勇辉小学语文首席教师工作室”专用研修室,河南大学教育学部向工作室捐赠了教师智能终端(图3)。
图3 河南大学教育学部为“李勇辉小学语文首席教师工作室”成员捐赠智能终端
在河南大学教育学部专家团队的鼓励下,工作室创建了“李勇辉小学语文首席教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一方面,可以通过该公众号对工作室的活动进行及时总结,凝练学习、交流和教研活动成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该公众号进行对外交流和展示工作室的成果,吸引同行的关注和交流,扩大工作室的辐射与影响。
2.高校研究机构通过理念引领方向、技术指导支持和人才资源保障,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服务
(1)专家团队追踪指导
河南大学教育学部专家团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多次深入乡村学校,持续追踪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形成专业性的调研报告,为技术赋能的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工作室建设和乡村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提升提供科学研究依据。
(2)入校开展教学教研指导
河南大学教育学部专家团队和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成员一起,定期到乡村学校进行现场指导,鼓励和支持乡村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应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焦作市中小学智慧教育公共平台、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兴数字技术,为工作室教师的备课和教研提供“面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模板”,通过定期的入校听课、评课、议课,为乡村教师的教学和智能教育素养提升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图4)。
图4 河南大学教育学部专家团队定期入校和工作室成员一起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3)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推荐与共享
在与乡村学校教师的交流过程中,河南大学教育学部专家团队还根据乡村教师的问题和需求,向他们推荐相关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研修资源、数字教材、学科资源网站、人工智能教学助手等,帮助乡村教师获取教育资源,拓宽教育视野。
(4)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系列线上专题讲座
在焦作市修武县教体局和“李勇辉小学语文首席教师工作室”的支持下,河南大学教育学部专家团队借助焦作市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组织开展了面向修武县全体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成员的系列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和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线上专题讲座(图5),引导乡村教师认识和了解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前景,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将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受到了乡村教师的积极回应。
图5 河南大学教育学部专家团队为乡村教师开展系列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专题讲座
3.地市、区县教育管理部门及所在学校为乡村教师应用人工智能和智能教育素养提升提供政策和机制保障
(1)地市层面加强组织保障和督导评估
为了推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行动,焦作市发改、教育、财政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焦作市实施全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发展规划(2022—2024年)》,将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纳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考核范围和督导评估范围,加强日常试点工作督查,保证工作推进和实际成效。[3]
(2)县级层面提供教师研修支持
修武县教体局根据本县乡村教师队伍的现状、教育发展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研修规划,为乡村教师研修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例如,组织教师参加省“国培计划”一对一精准帮扶项目,举办“焦作市智能研修平台”应用专题培训,组织校际的同课异构、教学观摩、联合教研等活动,促进乡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修武县教体局还通过“修武美好教育”公众号,及时、准确地向广大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传递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
(3)乡村首席教师所在学校为工作室活动和发展提供校本支持
2020年4月27日,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河南省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建设指导方案(试行)》明确提出,乡村首席教师所在学校即乡村教师发展学校,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4]。“李勇辉小学语文首席教师工作室”所在的修武县七贤镇中心学校和方庄中心小学,积极支持工作室的建设和发展。修武县七贤镇中心学校为工作室提供教研支持,方庄中心小学负责工作室的日常管理和对外协调工作(包括与县教体局的协调、与高校研究团队的协调及与七贤镇其他学校的协调),为工作室的建设及运行提供场地支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少并合理安排首席教师及工作室成员教师的校内工作,为其外出学习、开展教科研工作、带动培养青年教师提供支持。
4.以省级课题研究引领和促进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发展
为了深化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乡村教育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的科研素养和研究能力,省教育厅专门设立了“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专项课题”。在河南大学教育学部专家团队的支持下,“李勇辉小学语文首席教师工作室”成功获批立项《基于智能教育平台的乡村教师研修路径研究》省级课题(图6),通过高校研究者和工作室合作开展教育科学课题研究的方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智能教育素养。
图6 河南大学教育学部专家团队参加“李勇辉小学语文首席教师工作室”省级专项课题开题活动
三、工作成效
1.积极探索专家引领、教师合作的乡村学校校本研修新模式
在“U-G-S”协同支持下,无论是工作室首席教师李勇辉老师还是工作室成员,都积极主动参加工作室活动,在短期内获得了快速成长。除了在方庄中心小学开展教研活动,高校研究团队和工作室成员定期深入七贤镇乡村学校开展现场教研活动(图7),改变了过去传统、单一的教研流程,积极探索专家引领、教师参与和合作教研的乡村学校校本研修新方式,形成了“专家提供面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模板—工作室集体备课—主讲教师上课—工作室成员在听课的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填写听评课记录表—工作室成员评课议课—专家(高校专家和教研员)指导—工作室成员总结反思”的新模式。
图7 工作室积极探索专家引领、教师合作的乡村学校校本研修新模式
2.初步形成了基于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的线上线下混合研修有效模式
工作室在开展线下研修的同时,在高校专家的引领和焦作市相关技术人员的支持下,依托焦作市智能研修平台建设了名师网络工作室,开展了系列线上线下融合的研修活动,形成了多种线上线下混合研修新模式——一是工作室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线下研修活动,之后工作室成员分工对线下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将线下活动资源整理上传到线上的名师网络工作室,进行分享和交流;二是工作室基于智能研修平台的直播功能围绕某一主题(例如读书)开展线上活动,活动后借助平台功能形成数字化资源,并进行反思、分享和交流(图8)。
图8 工作室依托焦作市智能研修平台开展线上教研活动
3.带动了修武县中小学教师参与智能研修平台活动的积极性和活跃度
截至2024年12月,在焦作市智能研修平台显示的全市区域活跃度排名中,修武县教体局在焦作市12个区县中名列前茅,全县有2263名教师参与了平台上的研修活动;在智能研修平台显示的全市学校活跃度排名中,修武县方庄中心小学在全市954所学校中位列第34名;在线上工作室活跃度排名中,“李勇辉小学语文首席教师工作室”在全市259个首席乡村教师工作室中位列46。
4.乡村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水平得到一定程度提升
根据河南大学教育学部研究团队在2024年3月和10月的智能教育素养测评数据分析,焦作市修武县七贤镇小学教师在智能教育素养的各个维度(智能意识、智能知识与技能、智能应用、智能社会责任、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得分均有所提升,尤其是在智能社会责任维度得到较大提升(图9)。
图9 乡村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数据比较分析雷达图
四、工作经验
1.协同机制是保障
制度是工作室建设发展的关键元素。在河南省推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工作室所构建的“省、市、县、乡、校”一体化五级联动机制的基础上[5],“U-G-S”协同机制更是为推进技术赋能的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工作室建设和发展,为乡村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提升提供了新的活力和机制补充。高校研究机构的加入,可以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可以为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及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和专业指导。
2.技术赋能新型教研模式探索是关键
乡村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持续性的自我提升过程,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学习、实践。教研制度是中国特色教育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6],因地制宜的教研活动也是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工作室的重要内容。随着智能录播教室、智能研修平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工作室的研修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通过技术赋能新型教研模式的探索来提升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智能教育素养,是技术赋能乡村教师发展的关键。
3.智能教育素养提升是目的
随着人类逐步进入智能时代,以及ChatGPT、DeepSeek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日益普及,乡村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成为影响我国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的关键。提升乡村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需要地方政府、教师教育机构、教育研究机构、乡村学校及乡村教师的共同努力,也是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工作室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项目:本案例为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面向数字化转型的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框架、评估与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JKZD0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2021-09-08)[2025-03-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2109/t20210915_563278.html.
[2]河南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部与焦作市教育局举行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国家试点项目推进研讨会[EB/OL].(2022-10-21)[2025-03-05].https://news.henu.edu.cn/info/1084/121985.htm.
[3]焦作市教育局.焦作市: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项目 推动全市教育数字化转型[EB/OL].(2024-12-11)[2025-03-05].https://jyt.henan.gov.cn/2024/12-11/3097776.html.
[4][5]刘肖.“首席教师”激活乡村教育——河南试点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纪实[EB/OL].(2021-04-25)[2025-03-05].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104/t20210425_528065.html.
[6]王嘉毅.全面加强新时代教研工作 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J].中国基础教育,2024,(0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