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基于移动应用的全流程自助化数字迎新建设实践
来源:本站 作者:徐亚杰 发表于:2025.03.31 12浏览
文/徐亚杰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信息化处副处长
摘 要: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2019年首次建设数字迎新系统,实现了新生线上缴费、选宿舍,解决了报到排队等问题。因新生群管理难度大、移动端功能不足等问题,2024年学校建设基于企业微信的数字迎新系统2.0,实现线上信息采集、缴费、宿舍选择及“人脸核验+定位打卡”报到,强化了班级群管理和身份验证准确性,提升了新生体验和数据统计效率,获得广泛认可。
关键词:数字迎新;人脸识别;自动建群
一、工作背景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于2019年建设数字迎新系统,实现了新生线上信息采集、缴费、自选宿舍,线下刷脸报到等功能,解决了新生报到排队、数据统计难等问题,基于三照比对的新生复查工作得到广泛认可。
随着应用的深入,学校各单位也遇到了新问题、提出了新需求。一是新生群管理混乱。原新生群为辅导员自建QQ群,学校官方集中公布新生班级群号后新生主动加入,由于辅导员并不能核实新生身份,导致新生群里可能有家长、其他年级学生甚至社会人员,群管理功能弱、发生诈骗事件的风险高、信息安全问题突出。二是移动端功能不足。新生现场报到时,宿管员需要通过电脑端业务系统办理“入住确认”,不符合宿管员走动办公的特点;辅导员了解本班新生报到情况只能通过电脑端查找新生信息等,直接联系未报到新生不方便。三是新生复查工作质量不高。原新生通过现场刷脸设备完成身份验证,系统通过三照比对确认其报到。然而设备位置、光线、新生个人等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新生现场照片质量不高,后期可用性不强。此外,刷脸设备也面临老化淘汰待更新的问题。
为进一步提升迎新工作中的新生体验和工作效率,学校确定了升级建设基于企业微信移动应用的数字迎新系统2.0,并在2024级新生迎新工作中上线应用,得到校领导、各单位及广大师生的广泛认可。
二、工作举措
1.组织领导
在包括数字迎新系统在内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学校充分发挥了民办高校机制灵活、工作高效的优势。学校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信息化工作;制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由分管信息化工作的校领导兼任CIO,主抓具体工作,完善各项制度;包括信息化统筹规划、基础设施、信息资源、项目建设、专项预算、结项验收等在内的各方面工作都实现了归口管理。
2.协同推动
迎新是全校多单位参与的综合性工作。数字迎新系统的升级部署,前期由教务处牵头相关单位汇总以往迎新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然后经过多次沟通后由信息化处形成需求分析,最终由信息化处结合学校实际确定解决方案。新的数字迎新系统上线使用过程中,学校教务处、人事处、学务处、财务处、招生办公室、信息化处等多个单位各司其职,确保从招生录取、分班分学号、学工队伍管理到贷款资助等各业务环节的顺利衔接,共同完成迎新工作。
3.技术创新
(1)通讯录治理
通过身份认证管理中间件系统,自动完成校内组织架构和师生信息与企业微信通讯录的同步,无需人工维护移动端通讯录;增加新生管理,适应新生报到前后状态变化等实际问题的需要;增加临时外部用户,解决临时、第三方人员作为特殊角色参与学校日常线上业务的难题。
(2)自动批量建群
基于完整的组织架构及消息通知能力,师生可根据需要,自行创建专项工作群、活动群等。为解决新生群和课程群等相对集中的建群需求,通过调用建群API接口,实现自动建群。师生加入学校组织后,将自动实名加入所在班级群/课程群,实现群聊安全管控。尤其在新生群管理中,定义辅导员为群主,并通过数据交换实时保证群主的准确性,待新生报到工作结束后,将群管理权限归还给辅导员。
(3)人脸识别技术应用
将人脸识别技术与场景应用紧密结合,在师生加入学校组织前,调用人脸核验小程序,通过验证后开放相关移动平台用户权限;新生现场报到时,根据身份证信息,将新生人脸活体信息与公安库信息进行比对,实现“人脸识别+定位打卡”完成报到环节,验证新生身份真实性。
(4)调用扫码接口强化移动端功能
针对迎新工作业务办理场景,通过调用扫码接口,解决业务人员在移动端操作时功能不足的问题。
三、工作成效
2024年,数字迎新系统2.0上线。该系统实现了:新生线上信息采集、缴费及宿舍选择;现场报到通过“人脸核验+定位打卡”的方式完成身份验证;新生班级群管理由学校按照班级自动创建,新生加入学校企业组织、完成人脸核验后自动进群与辅导员、同学建立联系。基于企业微信的数字迎新强化了新生班级群管理,防止各种营销、诈骗活动扰乱群管理,避免新生利益被侵害;通过对接公安库信息进行人脸验证,以更权威的数据信息验证了新生身份的真实性,同时提高了新生现场报到照片的采集质量,使照片可在其他场景复用;通过三照(身份证照片、招录照片、现场报到照片)比对出具一生一报告,进一步服务新生复查工作。从线上到线下,从过程到结果,基于手机移动终端的数字迎新赋能了新生入学的全生命周期。
图1 新生报到现场
1.全自助办理新生体验好
新生录取后从登录迎新系统完成信息采集至入校报到,可全部通过手机自助完成。90%的学生到校前完成线上流程办理,少数学生因学费问题到校后办理;96%的新生按照通知时间正常完成自助报到手续。极少数新生因身份证丢失、整容、个人信息变更等原因通过人工办理完成身份验证报到。
图2 线上流程办理
图3 线下流程办理
2.内部高效沟通安全有保障
新生班级群根据新生班级信息自动创建,无需辅导员审核,可保证群成员新生身份;群管理功能丰富,辅导员作为管理员可以撤销群成员消息、标记消息已读、截图水印等。92%的新生在入校前即确认加入班级群,与辅导员和同学取得联系。2024级新生群通过实名身份核验后,减少了社会闲杂人员对新生管理工作的干扰,规避了往年多发的针对新生的营销甚至诈骗活动。
图4 新生班级群管理
3.实时掌握迎新数据很方便
数字迎新1.0阶段,迎新数据统计集中在电脑端的迎新大屏显示。校领导、业务单位,尤其是辅导员实时了解报到情况相对困难。迎新系统升级后,校领导、业务单位在手机端即可查看新生报到统计数据;辅导员可查看所带班级报到情况,对未报到新生可直接电话联络了解情况,不需要再通过其他渠道了解新生联系方式。
图5 移动端管理未报到新生
四、工作经验
1.信息化建设落地见效讲运营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其输出的都是标准化的产品与流程化的部署,然而这些产品与部署在不同的高校落地效果往往不一样,这其中和学校的建设思路、管理模式等都有一定关系。回顾学校近年来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学校一直坚持以运营的思路开展信息化工作,追求产品要与学校或用户的实际需求相吻合,要求信息化部门技术人员参与业务单位需求调研分析,谋求职能部门在信息化应用落地推广中发挥“一呼百应”的行动作用,通过多方参与,实现每一个信息化项目价值的最大化。新应用的推广应用,通过不同渠道、不同形式宣传,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新生报到前发布的新生现场报到流程视频浏览量超过1.4万。
2.联合培养学生团队有力量
在学校常规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外,学校信息化处充分发挥实践平台作用,经过20余年的培养组建了自己的学生团队——升达网络技术工作室,并连续十五年组织学生参加行业内各类竞赛或实践工作。该团队成为一支教师指导、学生自治、重实操、讲传承的学生团队,日常除辅助网络运维、应用测试、宣传推广等工作外,部分骨干成员深度参与了学校的网络安全和自主研发任务。这种模式既缓解了信息化处人员紧张带来的压力,又服务学校人才培养、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了双赢。
五、结束语
“十三五”“十四五”期间,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这离不开学校董事会和校领导的战略决策、大力支持与推动,同时也得益于各种社会资源的广泛支持。未来,学校将继续推进数字化转型,赋能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