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信息化 >本期目录>正文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共建 数据赋能 应用为要——特色教学资源助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来源:本站 作者:可心萌 刘爽 发表于:2025.03.31  9浏览

/可心萌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副处长

刘爽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讲师

 :在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职业教育领域,在线课堂、虚拟仿真、智慧教学等新型教学形态不断涌现,给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带来诸多挑战。本文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针对当前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特色资源构建、深化资源应用、促进资源应用推广三个方面明确工作思路,通过激活教学资源供给全路径、渗透教学资源应用全场景、畅通教学资源推广全渠道等具体做法展开行动,构建了“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教学资源建设体系,深入推进课程、资源库、教材的数字化建设与应用,助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水平提升

关键词:校企共建;资源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职业教育数字化


一、实施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也把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作为重要战略行动之一,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对教育教学过程、环境、机制的数字化改造,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1]。优质教学资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之一,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扩大优质资源共享,推动教育教学与评价方式变革,是提升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面向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广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也是职业院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从技术和硬件的升级改造、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等方面积极开展系统化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应用、共享效益。但在持续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发现,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仍然面临着资源供给单一,现有资源利用成效低,资源开发形式固化等困境。

二、思路和做法

1.工作思路

1整合重塑,构建特色数字化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建设的核心在于服务学习者实现学习目标,因此数字化资源的开发应跳脱出学科知识体系,紧扣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进行[2]。在资源内容开发上,学校根据产业需求、岗位要求、技能大赛能力与专业素养要求探索课程目标的重构,有效利用校企合作项目、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平台,联合开发教学资源,同时充分利用大赛资源,提高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提升性;在资源建设形式上,拓宽数字化资源的承载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资源开发方式和呈现载体,以适应职业院校的多生源需求,支持学生持续深度的个性化学习。

2深化应用,提升教师数字化职业素养

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离不开教师处理数字资源、应用数字资源的能力。随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广泛应用,持续深入推进“三教”改革,解决资源与教学活动融合不深、应用成效不高的问题,提升教师数字化职业素养成为一个重要方面[3]。学校充分利用已建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借助教师培训和教学能力比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同时优化顶层设计,制定完善应用保障机制。

3校企协同,促进数字化资源应用推广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不仅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开发的深度与广度全面拓展,还能促进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学校通过加强校际协作和校企协作,与兄弟院校、龙头企业共建共享课程资源,推动优质资源应用于企业培训、继续教育,通过教学交流,补充知识体系、优化教学方法、重构课程体系,提升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质量和应用效果。

2.主要做法

1激活教学资源供给全路径

大力挖掘现有资源供给潜力。学校积极拓宽教学资源供给思路,综合学校、合作企业现有资源使用现状,与时俱进提高学校现有资源质量,鼓励教师通过内容升级、结构升级、形式升级等路径改造现有教学资源,以契合课程和人才培养能力需求;深入细致盘点企业休眠教学资源,通过重新启用、有效激活以及共享共用,满足职工培训、学生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多种需求。

全面突破新增资源开发瓶颈。学校每年投入数百万元立项教学资源建设项目,鼓励教师充分融合多种资源制作手段,将资源制作的形式、手段从传统的课堂实录、绿幕抠像中跳脱出来,逐渐融入知识图谱、虚拟仿真等更贴合教师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惯性的制作方法,打造新型教学资源;全面优化资源制作场景,不再拘泥于教室、课件,而是大胆使用师生访谈、作业现场实录等展现形式,把课堂从教室搬到操场、从实训室搬到企业现场,使资源内容更加引人入胜。

1 国家级轨道交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有效畅通竞赛资源转化渠道。学校大力奖励教师、学生积极参加技能竞赛,并在竞赛中产生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资源——这些资源符合行业标准、适应工作过程、凸显技能特点。鼓励教师将竞赛取得的优秀成果通过不同的手段引入课堂,有效提升课堂内容丰富程度,同时使课堂更加接近现场,满足学生理论、技能和素质拓展的需求,实现赛项成果普惠化。

2渗透教学资源应用全场景

教学资源的挖掘、开发和转化解决了专业教学资源匮乏问题,丰富了学校教学、企业培训的专业资料。教学资源的良好应用也提供了传统教学方法改善的路径。

教学资源覆盖线上线下教学过程。学校精选中国大学MOOC和智慧职教作为日常教学的平台,将课堂从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中解放出来,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都可以依托相应的学习资源自主完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借助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全面获取学生学习信息,学生可以准确把控自身掌握程度,从而实现教师教学有重点、有层次,学生学习有指引、有兴趣。

2 铁路特色的云端资源

教学资源助力教师基本功提升。学校定期开展教师基本功竞赛,不仅考察教案、板书等传统基本功,更是创新性地加入教学资源的使用模块,鼓励教师从教学各个环节都融入教学资源的使用,充分发挥教学资源丰富、共享、交互、逼真的特点,提高自身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学效果。

制度建设完善教学资源应用保障。学校制定了《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教学资源的立项建设、验收评估和应用管理,并根据资源应用情况,定期组织校级项目的认定,同时对建设基础好、应用效果好的项目加大培育和指导力度,为平台上线运行、申报省级及以上项目提供充足的支持。

3畅通教学资源推广全渠道

学校利用自身优势开发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同时也通过开放共享、社会培训等形式为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有效利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将优质教学资源面向全社会开放。现共有9个专业(群)教学资源库,286门在线精品课程和视频公开课,27本省级及以上规划教材,2个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在平台上线,全面满足全国全省行业内企业和兄弟院校的使用需求。

3 学校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线的资源

学校是全国铁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委员会定期开展的交流活动也是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向外推广的重要渠道。

学校率先开展铁路行业“2+1”定向培养,与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公司等多家铁路集团公司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培养教材,充分将学校的教学资源融入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

三、工作成效

学校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教学建设,分级分类做好谋划和建设,将在线课程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打造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有效手段,初步构建了“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教学资源建设体系。

学校累计认定校级精品在线课程123门,其中省级37门、国家级8门,均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开放,广受好评。如国家级在线课程《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开课8期,共有519个单位的8400余名学员选课,得到全国铁路院校和企业的广泛赞誉。

4 国家级在线课程《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应用情况

学校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等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教育部验收,相关资源惠及全国96000余学习用户。中国铁路传统文化、VR全景机车模拟教学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8个优质实训项目被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收录。

5 国家级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资源库应用情况

学校获批省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29部、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23部,全国教材建设奖4部一等奖1部《电力机车构造(第2版)》等高水平教材被30余所铁路院校和全国18个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选用。

参考文献:

[1]韩锡斌,杨成明,周潜.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28(11):3-11.

[2]姜大源.职业教育:让教学资源“活”起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8):5-10.

[3]徐国庆.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素养提升的逻辑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3,(1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