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师范生数字素养的内涵与提升策略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 信息化中心 作者:周震 司思 发表于:2024.06.24 303浏览
文/周震 洛阳师范学院信息化中心主任
司思 洛阳师范学院信息化中心科员
摘要:教育数字化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提升师范生的数字素养对于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师范生数字素养的内涵,师范生数字素养培养面临的认识提升、课程体系重塑、环境改造等方面的挑战,提出了提升数字化融合创新应用意识、构建适应数字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营造良好的数字素养培养氛围、构建数字素养培育联动共同体等师范生数字素养提升策略,以期为师范生数字素养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师范生;数字素养
一、引言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元宇宙、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全球数字化趋势愈加明显,新一代数字技术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深化数字化改革,数字技术越来越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教育数字化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深化教育教学方法、育人模式、管理体制机制、教育资源、教育环境等方面的改革,推动教育文化重构、教育流程再造、教学范式改革,促进教育系统创新发展,为教育强国提供强大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要“推进教育数字化”[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2]。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提升师范生的数字素养对于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师范生数字素养的内涵
“数字素养”的概念来源于“信息素养”,二者具有传承关系,两者的内涵差异主要集中在时代侧重的能力。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首次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个概念,1989年美国图书协会提出“信息素养”应包含: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信息素养”为主题召开世界性大会,会议提出“信息素养”是21世纪终身学习的核心。“数字素养”最初由以色列学者约拉姆·埃希特-阿尔卡莱(Yoram Eshet-Alkalai)提出[3]。201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将数字素养定义为“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来发现、评估、创造和交流信息的能力”[4];2016年美国新媒体联盟认为,数字素养是人们在访问或是创建数字资源过程中应该具备了解、理解、诠释和使用数字资源的能力[5]。
2021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将“数字素养与技能”界定为“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6]。2022年,教育部正式发布《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明确“教师数字素养”是指“教师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7]标准制定的教师素养框架包含: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等5个一级维度,数字化认识、数字技术知识、数字化教学设计等13个二级维度和理解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中的价值等33个三级维度。
《教师数字素养》是我国第一个权威的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对于师范生数字素养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师范生既是现阶段的在校大学生,也是未来教师,直接使用《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并不合适。《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强调的是对在职教师的数字素养的要求,而对师范生的数字素养要求需要兼顾“在校大学生”和“未来教师”双重性。从在校大学生的角度来讲,师范生要能够利用数字技术为在校学习服务,提升学习的效果。从未来教师的角度来讲,师范生要能够将数字技术迁移到未来的教育教学中去,具备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借鉴“教师数字素养”的概念,可以将“师范生数字素养”描述为“师范生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数字信息和资源,解决学习过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
三、师范生数字素养培养面临的挑战
当前,数字技术与教育行业深入融合发展,教育要素不断发生变革,新技术不断涌现,数字化教育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师范生数字素养培养面临诸多挑战。
1.对师范生数字素养认识不够全面
近年来数字技术在教育行业中广泛应用,不断推进教育行业创新发展,高校的管理者、教师和师范生对数字技术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但是对师范生的数字素养的认识不够全面。仅仅将数字素养等同为了解数字技术发展、会做PPT、会用一些教学APP,对数字技术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认识不足,忽略了数字安全保护、社会道德规范等方面的要求,师生都缺乏对数字素养的全面了解。
2.师范生数字素养培育课程体系不够科学
数字技术发展迅猛,更新迭代很快,与教育行业结合后不断创造新的业态。当前师范生数字素养培育课程体系内容滞后于数字技术的更新。如课程主要以《现代教育技术》和《大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等传统课程为主,且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仍然聚焦基础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对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涉及甚少。课程形式也比较单一,以线下必修课为主,强调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师范生的主体性,缺乏体验类、实践类课程,这种方式显然无法适应数字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日益广泛的应用和实践趋势,因此难以有效支撑师范生数字素养的培育。
3.数字化环境需要加强建设
数字化环境是培养师范生数字素养的重要保障,一般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目前师范院校基本都能保障网络全覆盖、多媒体教学设施齐备等硬件环境,但是,智慧教室、智慧实训室、虚实融合的沉浸式教学空间建设不足,智慧学习工具、教学数据分析、数字资环等平台缺乏。数字素养教育的宣传、专项培训、实践活动和应用体验活动相对较少,师范生难以获得与数字素养教育相关的亲身体验,影响了他们对数字素养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应用,不利于其数字素养的培育。
四、师范生数字素养提升策略
1.提升数字化融合创新应用意识
数字化意识是数字化相关活动在师范生头脑中的能动反映,涉及师范生对数字化技术的认知、态度和应用意愿等方面,是提升师范生数字素养的关键环节。《教师数字素养》中“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第一部分内容就是“数字化意识”,充分说明数字化意识对于数字素养培育的重要作用。师范院校需要通过宣传、交流讲座、体验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师范生打破传统教育惯性,树立数字化意识,充分认识到数字化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明确未来教师岗位对数字素养的迫切需求。
2.构建适应数字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
师范生数字素养的培育不是某一门课程能够解决的,需要师范院校设置系列课程才能有效地提升师范生的数字素养。必须深刻领会师范生的数字素养内涵,从“在校大学生”和“未来教师”双重角度出发,全面审视和完善师范生数字素养的培育课程,构建适应数字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一方面内容上要适应数字时代的教育发展需要。推进《大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等传统课程的内容改造,增加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等方面的课程,体现数字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最新内容。另一方面形式上多样化,既要重视线下课程的建设,也要引入优质的线上课程,还有加强实践课程、体验课程的建设,以多种形式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3.营造良好的数字素养培养氛围
良好的数字化氛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认知和行为,营造体现数字文化、与数字素养培养相适应的环境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一方面师范院校需要不断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智慧教室、未来学习空间、AI师范技能实训平台、智慧教学平台、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等环境,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数据为中心的数字化教学应用场景。师范生在数字化应用场景中应用数字化教学设施、观摩教师的数字化教学示范,通过全方面的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对数字化的认知。另一方面师范院校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举办数字化相关竞赛、组织实践体验等形式多样的数字素养教育活动,营造数字素养培养的积极氛围。特别是要注重实践体验活动,让师范生亲身体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AI大模型等数字智能技术,激发师范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4.构建数字素养培育联动共同体
师范生具有“在校生”和“未来教师”双重身份,师范生的数字素养培育需要协调师范院校、中小学、数字技术企业等多方力量,构建数字素养培育联动共同体。该共同体以提升师范生数字素养为目标,发挥各方优势,共同推动师范生数字素养的全面提升。师范院校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优化课程体系、营造良好的数字化氛围、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实践等措施,使师范生掌握数字化教育的基本理论及实践技能。中小学校可以为师范生提供数字化教学的真实场景。师范生还可通过观摩基础教育的数字化教学真实场景,直观感受数字化教学的发展现状,了解基础教育数字化教学的创新需求,不断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数字化教学实践技能的提升。数字技术企业可以为师范生提供产品应用服务。师范生通过到公司考察交流,观摩教育数字化应用场景,体验教育数字化产品,能够深入了解教育数字化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能够对教育数字化技术和发展趋势有直观的认知。
五、结语
信息时代,数字技术将逐步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数字素养培养关系师范生的培养质量,是提高师范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未来教师数字化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措施。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师范生要充分认识数字素养对于师范生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构建科学的数字化素养的课程体系,营造良好的数字素养培养氛围,打造数字素养培育联动共同体,构建数字化教育生态,全面提升师范生数字素养,以培养出适应数字教育时代的未来教师。(课题项目:河南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学专项重点研究项目“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智慧实训体系构建研究”;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人工智能背景下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2024SJGLX0439))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2024-05-25].http://www.news.cn/politics/cpc20/2022-10/25/c_1129079429.htm.
[2]新华社.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3-05-29)[2024-05-25].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5/content_6883632.htm.
[3]ESHET-ALKALAIY.Digital Literacy: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urvival Skills in the Digital Era[J].Journal of Educational Multimedia and Hy-permedia,2004(1):93-106.
[4]杜希林,孙 鹏.我国公共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研究——基于数字时代全民数字素养教育的视角[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2(7):19-26.
[5]张春华,韩世梅,白晓晶.面向未来发展的数字素养及其培养策略——基于新媒体联盟地平线项目数字素养战略简报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9(4):9-16.
[6]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EB/OL].(2021-11-05)[2024-05-25].https://www.cac.gov.cn/2021-11/05/c_1637708867754305.htm.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师数字素养[EB/OL].(2022-11-30)[2024-05-25].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2/21/content_57424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