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篇
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作者: 发表于:2021.10.29 754浏览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智慧校园建设按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高校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等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明确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服务要“以人为本”为理念,深度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按照全面开展深化应用、全面实施优化提升、全面落实技术驱动、全面支撑教学管理、全面推动发展创新和全面强化信息安全的发展思路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全方位满足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中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校务管理和生活等对信息化应用的需求。
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
近三年学校共投入4110万元信息化专项建设经费,先后重点完成了核心机房建设、网络出口扩容、信息安全等保测评与信息安全设备采购、高性能服务器采购、花园校区光缆入地项目、校园网基础运维、部分楼宇网络改造、部分软件系统升级等。各学院和科研单位利用学科建设等专项资金共投资5000多万元,重点完成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高性能计算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等项目。
学校校园网已建成了一个以龙子湖校区图书信息大厦西配楼(数据中心机房所在楼)为中心,覆盖龙子湖、花园两校区,实现了主干传输速率为东西校区万兆、各校区内万兆到楼、千兆到桌面、校内网络信息点合计3.6万余个、入网设备3万余台的全交换、高性能的校园网络。
学校已具有较为完善和优化的校园网结构、软硬件平台,为学校网络教学、办公自动化、科研、学科建设等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支撑和技术支持。校园网现运行各类网站150多个,精品课程网络课程40余门。教学视频资源转录、拍摄、录制500余部。为广大用户提供了WWW、电子邮件、数字图书馆、教育技术促进、教务管理、办公自动化、财务、校友、数字迎新、就业信息、创新创业、智慧校园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公共数据平台、一卡通、站群、生物身份识别库等信息化应用系统。
图1近三年学校及信息化工作者获得多项奖项
四大举措,精准有力
1、建立项目制,完善信息化项目库
按照试点工作方案,为尽快启动实施试点项目建设,确保高标准完成试点建设任务,信息化办公室以实施“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路”,以“最多跑一趟”为目标,完成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三年规划(2019-2022)》,规划涵盖基础设施层设计、支撑平台层设计、应用平台层设计、安全与等保设计、运维保障体系设计等内容。此后,学校结合规划和校情,经过论证形成3年共计21个项目,合计预算金额5000多万元。
2、加强治理体系建设
学校成立了中共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委员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任组长,校党委副书记及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为成员。同时学校建立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首席信息官(CIO)制度》——“二级单位首席信息官是学院、研究院所、职能处室等负责本单位信息化工作的正职或副职领导,二级单位首席信息官在信息化工作方面受学校首席信息官直接领导;同时,二级单位配备信息化专员,协助本单位首席信息官做好本单位的信息化相关工作”,形成了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各二级单位首席信息官和信息化专员(兼职)分工负责的学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治理体系。
3、建立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完善规章制度
学校先后制定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园信息化基础数据流图》《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智慧校园信息编码标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网络信息管理员制度》《信息标准规范管理办法》《信息系统集成标准规范》《应用系统业务数据共享流程》等文件。2019年10月修订后印发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2020年7月,修订后印发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定》《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信息化数据资源管理办法(试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个人信息保护管理办法(试行)》等一批规范性、制度性文件。
4、河南省高等学校智慧教学管理服务中心落户学校
2021年1月26日,经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办公会议研究,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河南省高等学校智慧教学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正式落户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任命学校主管信息化的副校长任中心主任,信息化办公室主任任中心常务副主任。该中心的成立为进一步推进河南省高等学校和学校智慧教学工作,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打好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十大亮点,凸显成效
1、服务器硬件更新,业务全部云化
通过超融合平台将不同类型的服务器资源纳入到统一的平台进行管理,实现了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虚拟化管理四位一体的虚拟化大平台。经过不断扩容和升级,目前超融合架构拥有400核CPU计算资源,6.5T内存和120T存储容量,运行云服务器180余台。
2、IPv6规模部署
学校开通了基于IPv6技术的IPTV应用(仅限校内用户访问)、允许用户双栈访问的eduroam无线联盟、CARSI身份认证联盟等IPv6服务和应用,活跃用户在5000以上,省内高校IPv6流量和活跃地址数排名第十左右。2020年底,学校将教科网带宽扩容,IPv4和IPv6带宽均升级为1G,同时2021年将升级电信运营商带宽,引入电信运营商的IPv6网络,开展高校环境下的多运营商IPv6应用测试和研究。
3、“互联网+育人”初见成效
学校充分发挥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优势,开拓“互联网+育人”新载体,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建设了“华水融媒”校级融媒体中心。该中心全面整合校园媒体资源,搭建校园全媒体传播矩阵;建设融媒体系统,打造校园融媒体“中央厨房”。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供给改革,从高校师生视角出发,着力在变革话语体系上下功夫。
4、网络舆情应对有力
为了解决高校网络舆论形势复杂,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存在风险隐患的问题,学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建设有舆情监测与研判中心,通过负面舆情信息的及时发现、科学研判、妥善处置、追踪回溯,把问题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环境。
5、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相对完善,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供了支撑。本科学生素质类选修课引进网络优质课程资源。为提高管理的现代化和服务水平,学校购置了课程资源管理平台(华水学堂),平台已有2910门学校教师自建课程供学生线上学习。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本科教学实现了线上理论授课、研讨答疑、作业批改、考试组织等,促进了教学模式创新和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6、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学校与黄河科技集团创新有限公司共同成立鲲鹏产业学院,这是学校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快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产教融合、加强协同创新的重要成果,也是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的重要平台。学校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共建河南省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充分发挥双方特色优势,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服务中原,建设具有水利特色的示范性软件学院,培养具备扎实软件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顺利实施。学校与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顺博智能三方共建自主安全联合实验室、信息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7、电子图书资源丰富
图书馆数据库资源丰富。图书馆拥有CNKI中国知网、万方及重庆维普中文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知网、万方博硕学位论文数据库等70个数据库;中、外文电子图书140万册(种),可利用的远程电子书有260万册;中文电子期刊40601种,外文期刊17866种,中外文博硕论文1200万篇。
目前,学校电子文献资源学科结构相对完整、连续性强,重点领域文献保障率、主要领域文献保障率、文献满足率都能大幅提升。数字资源通过图书馆门户网站全天24小时免费开放。同时,图书馆还与省内外数十所高校图书馆和文献情报单位建立了良好的馆际协作关系,在网络资源检索服务、数据库资源服务、代查代检服务、文献传递服务、读者培训服务、科技查新服务及其它技术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电子资源利用情况良好,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上升明显,充分保障了教学科研需求。学生可以通过CARSI身份认证访问电子图书资源等,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使用。
8、核心机房建设完成
龙子湖校区智慧校园机房位于图书信息大楼西配楼一层、二层,共850平方米,机房内配置6组冷通道,共144个机柜。机房综合布线采用MPO预端接光纤架构,传输速率可达100Gbs。机房电力供应采用2N架构,且配备UPS不间断电源系统,UPS主机单台额定容量为600KVA,配置320节12V/200AH铅蓄电池,可支持机房满载状态下半小时供电使用,机房冷通道内的机柜、列间空调均采用双回路供电。新机房作为全校的信息中枢可满足学校未来5-10年的信息化需求。
9、高性能计算服务教学与科研
学校中德资源环境与地质灾害研究中心(河南省地质环境智能监测与灾害防控重点实验室)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了高性能计算平台(大数据机房)、大数据平台综合指挥中心等。该指挥中心在发生应急灾害时,可为全省及全国提供现场实时图像及现场专家指导工作。大数据机房共有包括服务器、交换机、刀箱在内的专业设备80余台,可为实验室提供数据存储、计算和分析等服务,最终达到支撑国家安全物联网各类数据存储、运算、分析等综合能力。目前,该中心已与中科院西北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有望把国家卫星遥感数据存储于大数据中心。届时,可为全校、全省及全国提供数据支持。
10、网络安全保障有力
2018年,学校开展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并对风评中查找出的问题组织各单位进行了整改。2019年学校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治理能力建设,根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和《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等标准,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部属单位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开展了等级保护工作,完成了多个关键信息系统的等级保护测评与备案,保障了学校网络信息安全。
今后学校将继续组织开展对校内各应用系统的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测评工作,明确各部门的信息安全保护责任,加强对各应用系统的安全保护,提升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做到网络信息安全可控,防止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学校和各单位的信息系统数据安全保护工作,防止数据损坏对学校运行造成影响。推进网络信息安全运维专业化,引入第三方力量,开展新形势下的网络信息安全检测和保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