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信息化 >本期目录>正文

洛阳理工学院篇

来源:洛阳理工学院 作者: 发表于:2021.08.27  528浏览

自2017年被列入河南省高等学校智慧校园试点学校以来,洛阳理工学院高度重视智慧校园试点项目建设,不断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以先进的理念和创新模式,实施了“四个一”举措,开展了“五大中心”建设,取得了“五大创新”发展成效,全面提高了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2018年,在河南省高校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中,学校位列全省55所本科高校第10位,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主要建设成果如下: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共建机制,以大数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17年我校被河南省发改委授予“河南省建材大数据研究工程中心”。该中心依托洛阳理工学院—曙光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建设,是一个产学研相结合的实体。中心针对建材领域缺乏大数据中心支撑的现状,为全省及全国的建材大数据领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形成一个集建材大数据科学研究、产业服务、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河南省建材领域大数据研发和服务的重要基地。

图1 河南省建材大数据研究工程中心环境

中心建设规划分为两期,计划总投资为2500万元,建设面积达到1000m2。目前一期投资1300余万元,完成752m2的中心建设,建成了ICT大数据超级平台机房、成果路演展示厅、云机房实验室,并建设了大数据超级平台,包含105台服务器,分为5个机群进行管理,并搭载有i9000超级平台软件系统,具备600T数据存储能力,100个计算节点,9984核流处理器,3000核并行处理能力,具备基本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软硬件条件。

中心建成以来,已完成知识产权授权数78项;完成纵向科研项目15项;获得洛阳市科技进步奖2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3篇;参加国内外技术交流活动8次;国内外交流专家人数达到22人;培训和培养行业大数据人才数量达到1200人左右。

同时依托洛阳理工学院——曙光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2017年学校成立曙光大数据学院,2018年获批招收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学生,目前在校本科生534人,为国家培养了急需的大数据应用型人才。

创新信息化发展新模式,以信息化实践新发展理念

学校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积极转变观念,探索信息化建设模式。本着“以市场换权益”的理念,以“学校零投入、学生零负担、运营商公平参与”为原则,以“学校提供电信市场、第三方全额投资建设、运营商让利给第三方”的建设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公开招标引入第三方投入2100万元建设和升级校园网络,建成了校园有线无线一体化、统一物理线路、统一安全监管的网络基础平台。

该项目所建设的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整合了原校园无线网络资源,全面覆盖学校三个校区所有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学生宿舍、公共活动场所和校园道路等区域,并且该项目对学校行政办公网络、家属区网络等有线设备进行了升级,共安装无线AP10000余个,升级换代所有楼宇交换机256台。同时,学生宿舍运营商互联网全部并入该校园网络,全校形成一张物理网络,实现了校区所有网络的统一监管。

网络出口带宽从原来的2.5G扩大到35G。教工用户免费使用有线和无线网络,本地手机套餐的学生用户免费使用无线网络。校园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自2019年11月1日正式使用以来,全校注册用户达到30000余人,日活用户达到28000人以上。

图2 三校区实时热力图

校企合作共建校园网络项目是学校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一次成功尝试,创新了建设模式,实现了校园基础网络的跨越式发展,并为学校推进新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提供优质的服务。我校“创新信息化建设模式实现校园基础网络平台的跨越式发展”获“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奖(创新应用类成果)”一等奖。

建立“互联网+教育”新形态,以信息化驱动教学改革

学校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课堂教学革命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供广阔的平台,积极探索智慧教育和先进教学实训室建设,持续投入1200余万元,打造了智慧教育学习中心,在智慧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管理、虚拟实验实训系统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建设工作,建成了MOOC教学平台、自主学习平台、教学资源平台和教学管理平台“四位一体”的教学云中心。2017年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混合式教学试点单位,多次开展校际智慧教学交流培训,教学改革成效明显。

图3 教育部首批混合式教学试点单位

在智慧教学环境方面:建设覆盖全校的校园无线网络,形成了泛在学习的网络空间;更新全校300余间多媒体教室设备,建设能够开展智慧教学的远程互动教室、智慧教室20余间;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和虚拟现实实训实验室,为三校区多学科专业提供虚拟教学应用。

图4 智慧教学环境

在教学资源方面:建设了教学资源库、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和校企共建应用型课程资源“四库”为架构的数字资源体系,资源总量达23T。建设了在线开放课程平台,310门MOOC课程供学生公共选修课自主选修,实行了学分互认制度,推进了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学校1017名教师在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和爱课程平台创建了1021门课程,开通在线辅助教学课程300余门,获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36门,其中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3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5门。

图5 “四库”数字资源

在教学管理体系方面:所建设的教育质量保障监测体系,是从招生、培养、就业全教育周期的综合质量监测评价体系,为专业评估、审核评估提供数据支持。建设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系统,与教育部评估中心实现对接,保证每年度本科教学状态数据上报,以及能够动态监测和分析学校教学基本状态,为学校动态调整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建立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以信息化引领管理服务革新

一是建设教育大数据中心,为学校提供管理服务“全数据”支持。

为提高数据利用水平,提升管理服务质量,学校先后投入1100万元,开展智慧服务与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建成了科研、人事、财务、数据挖掘分析、大学工、资产、智慧双安等20个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一个标,数据一个库,上网一个号,信息一个门,网站一个群”的信息共享型系统架构。

制定了学校信息化数据标准,建立了主数据系统、元数据管理系统、数据质量监管平台和数据仓库等数据治理体系,面向教学、管理、生活服务等信息应用系统进行集成和融合,建成了师生基本信息、教学、人事、学生、资产、图书、一卡通等维度主题数据,实现系统之间数据的平滑对接与共享。

图6 教育大数据中心

二是建设网上办事大厅,为师生打造“一站式”服务体验。

运用流程再造的现代化管理学思想和开放的信息系统架构,学校创新服务与管理模式,再造师生办事服务流程,为师生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的有效举措。平台集成了全校近20个业务信息系统、五大类信息涉及100多项业务功能,开通各类申请预约、报修服务等10项在线办事服务,按照教师、学生、管理者三种身份角色进行个性化信息展示和以分类筛选模式进行服务体验,并支持PC端和手机端两种方式使用,方便用户快速定位。

图7 网上“一站式”办事大厅

我校建设的综合服务门户,被评选为“2019年河南省智慧教育高峰论坛的四个优秀案例”之一,学校就此做大会交流发言。学校“基于业务流再造的‘一站式’办事大厅”获“2020年度河南省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奖(创新应用类成果)”一等奖。

构建教师培育发展新生态,以信息化助推教师潜力提升

利用学校专项建设资金,分期建设了智慧培训室、金课录制室、虚拟演播厅等活动场所,开展了教学工作坊、教学沙龙等活动。每年组织1000余人次参加暑期教育教学专题培训,提高了教师综合能力。2020年9月,我校教师发展中心被评为河南省“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河南科技大学、上海电力大学等10余所高校来到教师发展中心交流考察,中心充分发挥了区域示范辐射作用。

图8 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

图9 教师发展中心培训场所掠影

自2018年11月起,我校在远程智慧教室举行“吹响课堂革命的号角”,连续开展多期“教师工作坊”、新教师入职培训、课程思政培训等活动,举办了教学能手示范公开课、“BOPPPS应用型课程大讲堂”等活动,受益教师600余人次。

图10 国际化教师培训活动

为了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促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学校依托该中心开展多期国际化教师培训。2020年,举办了“中德高校网上师资研修班”,100多名教师参加了七周培训;与芬兰坦佩雷应用科学大学合作,开展“从教师到教练——教练教育资格在线研修项目”,60名教师持续培训3个月,获得了芬兰教练教育资格证书,进一步提高了我校教师的国际视野和教育教学能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