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周俊胜
人物简介:周俊胜,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学校智慧教学管理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读博士,先后荣获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委宣传部第三批青年理论宣讲专家。曾作为省委“迎接十九大”宣讲团成员进行“砥砺奋进·出彩中原”专题宣讲。
2019年6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简称华水)获批河南省教育厅智慧校园建设试点高校。按照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省教育厅《河南省高校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等要求,华水结合学校实际,经过近三年的建设,智慧校园建设取得了全方位发展,在智慧教学方面也取得了可喜成绩,可谓“落地有声”。近日,我们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华水信息化办公室周俊胜主任。
智慧教学建设五大成效与亮点
《河南教育信息化》:请您具体讲一讲华水在智慧教学建设方面的成效与亮点。
周俊胜:我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落实行动计划。学校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要求,成立智慧教学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参与筹划,编制智慧教学行动计划建设方案,为学校智慧教学应用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提供比较完善的顶层设计和路径规划。同时在现有组织架构中积极发挥“大部制”工作方式,分工协作、积极配合,更好更快地推进智慧教学专项工作。
二是优化环境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在智慧校园建设已有的基础上,按照各校区的功能定位和办学需求,对211间现有公共教室从教学功能、学生容纳和资源利用等角度统筹考量,按照《河南省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室建设指南(试行)》的具体要求,先后投资1100余万元,建成基础型(A型)智慧教室51间、拓展型(B型)智慧教室8间、高级型(C型)智慧教室5间,覆盖比例达到30%以上,华水学堂在线等智慧教学应用服务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学校师生对智慧教学场景和应用服务的阶段性需求。
三是推进校企合作,服务一流专业。学校引导国内智慧教学领域的知名生产企业,主动融入学校一流专业建设进程,科大讯飞、卓智教育先后通过向学校捐助180余万元和140余万元的智慧教学软件和硬件设备,深度支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等国家一流专业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延伸支持环境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应用化学、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河南省一流专业的内涵建设。
四是配备专职队伍,强化经费保障。学校信息化办公室通过引进人才和调配岗位优化专职队伍,重新组建成立智慧教学服务科,包含专业技术岗位人员4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3人,服务于学校智慧教学专项工作的推进。学校财务部门批准设立智慧教学专项经费15万元,用于智慧教学的调查研究、教育培训、运维服务等相关事项。
五是组织协调参赛,荣获诸多奖项。2019-2021年,在河南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我校教师共荣获特等奖6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全面展示了我校智慧教室建设水平和课堂教学创新水平,为我校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提供了精彩蓝本。在2021年度河南省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奖申报中,7项申报作品全部获奖。在河南省第二十五届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中学校共推荐作品25项,获奖作品22项。
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实现运用新形态
《河南教育信息化》:在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和运用方面,有哪些创新有效的方式,具体成效如何?
周俊胜:在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华水与兄弟院校一样,采购部署了大量的数字教学资源。建有超星线上课程资源库“华水学堂”,建有创新创业、安全教育、通识教育等素质拓展类网络教学资源,建有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环球英语多媒体资源库、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等共70余个数据库。拥有教学课件、文档、图片及校内外视频公开课的资源容量总计10万小时,本地镜像数据量80TB,远程数据库数据容量已达24.2TB,通识教育和安全教育约200G。
在数字教学资源运用方面,全面发掘CERNET应用特色服务,实现了线上与线下混合、课内与课外打通、物理与虚拟融合的数字教学资源运用新形态。主要做法有:一是通过搭建Shibboleth IdP服务器成功接入CARSI。从开通服务以来,年均访问和使用超过10万人次,师生反映良好。相对于VPN,通过CARSI在校外访问校内资源更快捷、更稳定、更丰富。二是配置“反向代理+身份验证”,校园网外一次身份验证即可访问数字资源。三是扩大eduroam使用权限,通过eduroam联盟无线网络实现免费自动登录。
此外,学校还与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在河南省率先实行跨校选课与学分互认,利用Shibboleth技术实现校际间身份认证和资源共享,为教育资源平衡发展和人才全面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图1 学分互认
新形势下信息化部门四个工作重点
《河南教育信息化》: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在信息化教学方面,您认为高校信息化部门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周俊胜: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线上教学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常态,这不仅深刻影响着教育教学形式的发展方向,而且也深刻影响着信息化教学行业的创新方向。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从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逐步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网内网外融合创新的方向快速发展。
作为高校信息化部门,要积极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挑战,深刻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创新,建议把工作重点放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构建云上云下融合的教学网络支撑体系。疫情防控常态化,尽管对网络的依赖不会更高,却对混合教学有着更丰富的要求。只有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以太网、无线网、5G网、物联网等多张网络的有机融合,实现平台和资源的云上云下融合部署,才能更好地支撑日益丰富的教学需求。
二是建设线上线下混合的课堂教学管理平台。疫情线上教学期间,暴漏出网络运行不稳、并发量受限、一些商业教学平台功能不符等问题。通过信息化手段,以解决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之间的突出问题为导向,以满足教师和学生互动效果为目标,建设线上线下混合的课堂教学管理平台,需求迫切,意义重要。
三是完善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资源共享机制。疫情线上教学期间,部分教师在课程平台上传资料有限,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延伸学习资料较少,课后辅导答疑不够到位。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不断改进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资源共享方式,解决“课前、课中、课后”的资源整合和功能统一等问题。
四是推进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改革行动。疫情线上教学期间,大部分教师以线上讲授为主,缺乏互动技巧,学生主体不够突出,很难有效激发学生在线学习兴趣以及对学习状态和效果进行监测。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与教务部门一道努力,做好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培训,把线下课堂面对面沟通的优势发挥好,把线上教学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运用好。
图2 四网融合监控中心
新基建:一个核心机房,两大高性能中心
《河南教育信息化》:华水近三年来在信息化“新基建”方面取得不少进展,还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基本情况和主要作用。
周俊胜:一是建成国家B+级标准化机房,满足学校未来5至10年信息化需求。学校智慧校园核心机房,投资1700万元,建设面积850平方米,配置6组冷通道,共144个机柜。
二是建设高性能实验中心,为学校博士点和学科建设提供信息化动力。建成科学计算与数据分析高性能实验中心,可用于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科研、教学及学生实验,也可服务于水利、电力、地质、测绘、人工智能等学科的科学计算与仿真实验。建成高性能计算平台,凭借配套软件独有的协同仿真、多物理场耦合、多学科优化等主要特色,适用于热力系统仿真需求、流体仿真需求及高性能计算需求。
三是建成高性能大数据分析中心,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需要。中德资源环境与地质灾害研究中心牵头建成了高性能计算平台和大数据平台综合指挥中心。可为实验室提供数据存储、计算和分析等服务,最终达到支撑国家安全物联网各类数据存储、运算、分析等综合能力。在发生应急灾害时,可为全省及全国提供现场实时图像及现场专家指导。
三大举措推动产教融合
《河南教育信息化》:华水与企业合作共同成立了鲲鹏产业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安全联合实验室、信息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等,在产教融合、加强协同创新方面成效显著。学校是如何做到特色建设与快速推进的?
周俊胜:我认为主要有三点。
一是紧抓发展机遇。学校积极响应全省对产业学院的重大布局,集合全校资源力量,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社会服务能力强的“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力争高标准建设鲲鹏产业学院,发展成为水利水电行业鲲鹏自主安全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全省乃至全国鲲鹏产业生态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是形成“校企双主体”建设新模式。学校和企业形成“双主体”,共建软件学院、共同实施运营。这种新模式实现了“三对接”: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实现了“三导入”:导入企业资源,提高学生行业认知;导入企业师资及大赛资源,以项目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导入企业认证及生态资源,实现高质量就业。
三是构建合作平台。通过融合阿里云、华为等头部企业,以建设河南省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自主安全联合实验室等平台为抓手,加快水利水电行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生态建设。通过与河南长城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河南鼎信等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建立自主安全联合实验室、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全力打造河南省首家基于自主安全的国产化替代人才培养中心,在自主安全信创人才培养方面办出优势特色。
“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学校智慧教学管理服务中心”落户华水
《河南教育信息化》:今年1月26日,“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学校智慧教学管理服务中心”正式落户华水。这对于推进我省高等学校智慧教学工作,有怎样的意义?
周俊胜:智慧教学管理服务中心的成立,是省教育厅、省高等教育学会为进一步推进全省高等学校智慧教学工作拿出的具体举措。具体意义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推进全省高等学校智慧教学的业务指导和顶层设计。中心通过制定和完善工作的规范和标准,助力全省高校智慧教学的建设应用、推广共享和技术服务,倡导和推动全省高校着力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二是有助于推进全省高等学校智慧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中心通过开展全省高校智慧教学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研究,组织智慧教学研究实验室和示范校建设,推动专项研究课题的申报评审和经验交流,督促和推动全省高校把信息化工作的重心放在教学上,放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上。
三是有助于推进全省乃至全国智慧教学相关企业技术上的迭代更新。中心通过开展校企联合、产教融合,举办智慧教学软硬件博览会、智慧教学成果展示,规范引导相关企业面向全省高校设立智慧教学研究开发机构,贴近客户需求改进产品性能,进一步实现智慧教学中核心技术的深度应用和迭代更新。
四是有助于推进全省高等学校智慧教学工作的榜样引领和典型示范。中心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分析评价、运行监测、过程指导、培训服务等,把中心建设成为全省高校智慧教学方面的经验交流场地、比学赶帮阵地、典型示范园地,引领推动全省高校形成智慧教学改革创新的基本态势和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华水作为牵头单位,深度参与了《河南省智慧教学专题调研报告》、《关于进一步推进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学的实施意见》、《河南省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室建设指南(试行)》和《河南省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学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的编写,目前文件均已印发。
《河南教育信息化》:今年8月初,我省教育厅发布了《河南省本科高等学校智慧教学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三年发展目标。您认为“三年行动计划”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具有哪些意义?
周俊胜:第一,从起草背景看,智慧教学是我省高等教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
第二,从工作导向看,智慧教学是解决给课堂赋新、给教师赋能、给学生赋权的关键环节。从2021年度河南省本科高校智慧教学专项研究项目情况看,立项的51个项目不仅坚持需求导向,聚焦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且围绕破解当前高校创建智慧教育新生态面临的关键问题,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入探索智慧化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第三,从推进效果看,全社会关注、全方位参与、全领域推进的智慧教学高质量发展趋势初步形成。全省智慧教学示范校建设单位、智慧教学研究实验室、智慧教学专项研究项目等的立项,为我省高校智慧教学建设提供可借鉴的优质案例和建设方案。
各部门协同:开创“大部制”工作格局
《河南教育信息化》:在信息化教学工作上,信息化部门、教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分工和协作,您认为有没有一种理想模式,可否分享一下?
周俊胜:这个问题很好,应该是当前信息化部门和教务部门都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触及到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和首席信息官(CIO)制度推进,影响到信息化工作和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否顺利实现。在这个问题上,任何一种分工协作模式都不会是完美的,都会有利有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谓的理想模式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不存在的。那我们怎么办呢?我仅谈一下个人观点。
一是要革新理念,开创“大部制”工作格局。立德树人是高校首要目标,人才培养是非常复杂而独具规律的过程。只有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借鉴“大部制”改革的思路,创造性地动员协调一切力量,形成无缝对接、互相辅助、协作推进的“大部制”工作格局,才能倒逼教务部门、信息化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摒弃条块分割的观念,在工作衔接处向前一步、目标一致、密切协作。
二是找好抓手,形成“数字化”工作体系。“一网通办”是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高校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的“牛鼻子”,信息化部门既要特别注重发挥好主导全校业务线上开展的顶层设计作用,又要充分发挥业务部门在业务需求提出与确认、业务流程梳理、业务准备中的密切配合作用。只有形成“数字化”工作体系,各部门之间协作过程才会实现信息对称、交流有效,才能让各项工作的推进实现思路统一、步调一致。
三是切中痛点,实现“办实事”良性循环。“我为群众办实事”绝不能成为一句口号,开展党史专题教育活动以来,作为学校信息化工作牵头部门,我们通过一线调研、认真讨论,推出了13项便民利民措施,涉及实现5G网络覆盖、开通线上报修、综合信息服务、智慧教学推进等诸多方面。我们连续三年召开学校运营服务商与相关部门座谈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互通有无、彼此协作,共同努力推进学校信息化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作为学校信息化工作的主导单位,信息化部门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为学校守好责、把好关、办好事。一是当好代言人。为师生正当利益代言,为部门合理诉求代言,为企业正当业务代言;二是当好服务员。为学校急难险重的大事服务好,为师生急难愁盼的小事服务好,为运营商大力倡导的好事服务好;三是当好监督员。为亲清的政商关系做好监督,为学校委托的业务效果做好监督,为工作成效螺旋上升的闭环管理做好监督。
坚持四种思维方法,助力做好信息化工作
《河南教育信息化》:从事信息化工作,您最大的感悟和体会是什么?
周俊胜: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作用有目共睹。作为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一员,面对身边几万名师生对网络美好生活的向往,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从事信息化工作以来,我深深感受到思维方法对于做好工作的重要作用。
一是要坚持战略思维,做到“立治有体、施治有序、形成合力”。通过纷繁复杂的具体工作,不断做到从现实前瞻长远、从局部把握全局、从现象透视本质。做好顶层设计、聚合正能量,全局意识和协同意识至关重要。信息化工作,意味着数字化的起点、网络化的奇点和智能化的终点,意味着全要素对象、全时空范围、全生命意义。
二要坚持辩证思维,做到“两点论、重点论、转化论”的具体要求。增强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学会“弹钢琴”,抓住关键环节、实现纲举目张,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防止量变到质变、小错酿大错。在我看来,信息化、现代化是理想,用得上、用的好是底线;物联互联是客体,智能智慧是主体。
三是坚持创新思维,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强化问题导向,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开创新局面。对于信息化工作,先行先试是明智,借力发力是睿智;出色出彩是底片,叫座叫好是照片。
四是坚持底线思维,做到生于忧患、防范风险、战略主动。以“木桶原理”为指导,防止“爆板”,补齐“短板”,加固“底板”。对于信息化工作,合法合规是边界,合情合理是境界;亲切亲近是本分,清醒清白是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