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动四研五模式”,促进国家平台区域深度应用
来源:本站 作者:陶长霞 发表于:2024.09.20 0浏览
文/陶长霞 信阳市浉河区教学教研信息化中心中小学高级教师
摘要:本文以浉河区教学教研信息化中心的实践为例,探讨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区域应用范式,该范式具有较强的可借鉴性与可推广性。通过“三动四研五模式”的策略,浉河区成功实现了国家平台的深度应用,优化了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帮扶薄弱学校,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助力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区域应用;教师成长;数字化转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1]。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2],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便捷的教学服务[3]。然而,如何将平台资源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实现平台的深度应用,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信阳市浉河区位于大别山北麓的革命老区,除主城区外,下辖13个乡镇办,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严重,尤其是乡村教学点面临着师资力量匮乏和课程开不齐的困境。近年来,为了解决这些教育瓶颈问题,浉河区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持续深入开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应用推广工作[4],充分利用平台的优质资源和功能,探索出一套“三动四研五模式”(以下简称“三四五”模式)的应用策略,有效推动了区域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推进了区域优质教育均衡发展。
一、“三四五”模式的基本框架
1.“三动”:领导带动、团队驱动、教师行动。通过领导层的政策支持、专业团队的引领示范以及教师个体的积极参与,形成三级联动,保障国家平台应用的深度与广度。
图1“三动”机制图解
2.“四研”:以团队引领,通过线上研讨、自主学习、线下培训等方式,研究应用场景、实践流程、培训方法和评价机制,梳理实践流程,促进教师数字化转型。
图2“四研”策略图解
3.“五模式”:提炼出“教师研修”“教师备课”“双师课堂”“作业活动”“课后服务”五种应用模式,为教师提供实用的操作指南,加速国家平台的普及与深化应用。
图3“五模式”图解
二、“三四五”模式的实施策略与路径
1.“三动”机制
(1)领导带动:在浉河区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成立国家平台应用推广领导小组,在浉河区教学教研信息化中心下设办公室,充分发挥领导的作用,加强对国家平台应用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团队驱动:浉河区经过选拔,确定了“河南省乡村首席教师陶长霞工作室”(以下简称陶长霞工作室)作为区域指导团队。随后,该团队与朱宏燕名师工作室(以下简称朱宏燕工作室)合作,在河南朱莉专家团队指导下,组建专门的教研团队,负责国家平台的应用研究和推广工作,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
(3)教师行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家平台的应用实践,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推动平台资源的落地应用。
(4)试用校落脚:在浉河区挑选出教学点、乡村学校、市区学校及省级重点学校为国家平台试用校,试用校涵盖小学和初中学段,由河南朱莉专家团队、陶长霞工作室和朱宏燕工作室三个团队共同为浉河区试用校的教师提供示范,以研究促进应用,指导学校教师在实践中运用国家平台。在试用校成功应用的基础上,辐射引领全区教师实践应用,促进区域信息化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
图4应用管理指导框架
2.“四研”策略
为了探索有效的应用模式,两个工作室在河南朱莉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成立项目组,创建教研群,在四所试用校挑选有活力、爱钻研、求上进的教师,加入到实践应用的队伍中。
(1)研究应用场景:项目组依托国家平台的教研群和腾讯会议等多平台开展研讨活动,针对国家平台的十大应用场景,结合实际需求,选择适合本地的教学场景进行深入研究。
(2)研究实践流程:以国家平台的“教师备课”“双师课堂”“教师研修”“作业活动”和“课后服务”五大应用场景为主,其他场景为辅,梳理出实践流程,用来指导各个试用校的教师按照流程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3)研究培训方法:针对不同教龄的教师,根据教师备授课经验的差异,并针对学科专职教师和非专职教师分别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提高教师的平台应用能力。
(4)研究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进行优秀应用案例和课例的评选,组织入校调研,对教师应用国家平台的情况进行评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五模式”方案
(1)教师备课模式:通过国家平台提供的教学资源,帮助教师高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双师课堂模式:利用国家平台的课程教育资源,实现名师与本地教师共同授课,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3)教师研修模式:借助国家平台的研修资源,组织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研修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4)作业活动模式:利用国家平台布置和批改作业的功能,提高作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5)课后服务模式:通过国家平台提供课后辅导和答疑服务,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4.“四力、四驱、四结合”路径
为了使探索出来的应用模式能够得到更好的实践应用,浉河区通过“四力、四驱、四结合”的实施路径,以此来破解国家平台推广应用过程中的难点和问题。
(1)“四力并进”:各试用校建立管理团队、培训团队、领航团队和研修团队,四支团队协同工作,精细化分工,实现整校推进。
按照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学科划分为四大研修团队,学校从学科组中选取教学能力强、信息技术应用优的教师组建国家平台应用培训团队和领航团队,从微观上具体操作落实研修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工作。在应用场景的选择上,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从区级确定的五大应用场景中,选取适合本校的场景进行探索,以促进全体教师实践应用。
图5“四力并进”图解
(2)“四轮驱动”:通过找问题、定任务、做项目、达成长“四轮驱动”,制定“师徒结对,一对一指导”制度,以破解学校在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核心[5],服务于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形成特色。
问题驱动:学校统一组织,分年级、学科设置实践应用小组,以“解决问题”为主题,营造氛围,深化应用,定期进行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
任务驱动:将平台“课程教学”板块的应用过程融入到备课过程中,让集体备课在研修中发挥更大作用。
项目驱动:以语文、数学、英语等多个学科开展项目式学习研究,进一步促进教与学的转变。
成长驱动:以“师徒结对”的方式开展教研活动,“师傅”跟进指导青年教师备授课,“徒弟”帮助老教师解决平台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师徒共成长。
图6“四轮驱动”图解
(3)“四项结合”:在平台应用进程中,通过专题学习与读书活动相结合,促进教师理论水平提升;通过导师引路与同伴互助相结合,促进教师应用能力提升;通过自我修炼与团队发展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通过常态应用与创新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四项结合”有力保障了教师平台应用能力的长足提升。
图7“四项结合”图解
三、“三四五”模式的实施成效
1.应用范式提炼
在河南朱莉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浉河区成功提炼出区域应用模式和教师研修、教师备课、双师课堂、作业活动和课后服务五个场景的应用范式及流程图,并录制了“双师课堂”“教师研修”“作业活动”和“课后服务”等讲座视频。这五种普适的应用范式和讲座视频在国家平台朱莉专家团队工作室展播,为区域内外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图8区域应用模式
图9教师研修模式(河南朱莉专家团队&陶长霞工作室)
图10教师备课模式(河南朱莉专家团队&陶长霞工作室)
图11双师课堂模式(河南朱莉专家团队&陶长霞工作室)
图12作业活动模式(陶长霞工作室)
图13课后服务模式(河南朱莉专家团队&朱宏燕工作室)
2.薄弱学校帮扶
通过在和孝营小学与贤山小学的实践,浉河区总结出适用于乡村教学点的教师研修、备课与教学模式,有效缓解了师资短缺问题,成功帮扶了薄弱学校,提高了教育质量,促进了教育公平。
和孝营小学是试用校金牛山办事处中心学校的教学点,该校在陶长霞工作室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探索,总结凝炼出了适合乡村教学点的教师研修、教师备课、双师课堂三个场景的应用模式。这三种模式在教学点极易进行复制、推广,为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突破教育公平瓶颈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基于和孝营小学的实践探索凝炼出的案例《依托平台优质资源 助力乡村教育蜕变》,在信阳教育电视微信公众平台“信阳市2023年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优秀案例展播(二)”进行了展播;专题片《智慧助力教学点,春风吹遍和孝营》得到教育部资源中心的认可,并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展播。
贤山小学是城乡结合部,该校在河南朱莉专家团队指导下,由朱宏燕工作室引领并结合该校实际,借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跨学科开展教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使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目前双师课堂已在该校常态化应用。学校应用国家平台开展数字化转型的案例,被评为2022年河南省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获得2023年河南省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一等奖。用信息化开展课后服务、助力乡村学校发展的方式被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和《半月谈》杂志报道,被收录在教育部网站“双减”专栏。基于该校实践总结的案例《小学校连通大平台融合创新》,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数智未来教育展展出。
3.示范引领与推广
浉河区的应用成果得到了广泛认可,多次受邀在国家级和省级会议上进行经验分享,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案例《“三三二”驱动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被评为2023年度河南省教育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
基于实践探索浉河区凝炼出多个省、市级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案例。《巧借平台智慧,提升师生素养》等3个应用案例,作为首批河南省优秀案例,在河南教育资源服务公共平台微信公众平台上展播,并被收录于河南省“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工作办公室印刷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河南省优秀应用案例集》中。《蓄“智”聚“慧”,创新课堂》等13个优秀案例,在信阳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优秀案例评选中被评为市级优秀案例,并在信阳教育电视台微信公众平台上陆续展播。
同时,河南朱莉专家团队核心组成员——浉河区教学教研信息化中心陶长霞老师和贤山小学朱宏燕老师,为2024年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暑期研修课程录制了“双师课堂”“教师研修”“智慧沃土育桃李,研修花开满园香”和“课后服务”讲座视频,视频于2024年7月20日上线供全国教师参考学习。
总之,通过“三动四研五模式”的实践,浉河区成功实现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深度应用,优化了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帮扶薄弱学校,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助力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这一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有助于推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国栋.农村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与应对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4,(05): 114-116.
[2]黄景文,张鸣远.回归教育本质——“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法制与经济,2022,31(03):69-74.
[3]吴永和,郑浩,詹雪菲.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协同优质建设探究——基于LDA模型和扎根理论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4,(03):37-43.
[4]曾媛,黄志南,薛瑾,等.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情况、典型模式与赋能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23,(11):98-104.
[5]赵雅丽.“三阶四融五步”中职信息化校本教研实践[J].才智,2024,(08):16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