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期刊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路径研究与实践

来源:洛阳理工学院 信息化技术中心
作者:李传锋 赵宝莹
时间:2024.06.24
357浏览

/李传锋 洛阳理工学院信息化技术中心主任

赵宝莹 洛阳理工学院信息化技术中心教育技术部副主任

摘要:随着数字教育时代的发展,信息素养已成为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是高校迈向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本文着眼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需求,基于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与发展诉求,提出智慧教学新生态环境赋能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研究思路。文中从智慧环境赋能、智慧教学赋能、智慧研训赋能、智慧评价赋能、智慧决策赋能五个方面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同类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智慧教学环境;智慧五赋能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信息技术作为推动“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联结点和纽带,是科技创新的暖箱,是人才建设的载体,是教育发展的支撑。因此,以信息技术现代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是当前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余胜泉等在研究中提出教育数字化转型分为“技术”“业务”“人”三个层面[1]。据调查,对于大部分高校,数字化环境的建设与升级是较好实现的。然而,“人”的转型需要涉及提升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是较难把控与实现的。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和科研创新的双重使命,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群体[2]。为此,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学界近年来热议的研究问题。尤其是对于办学条件较弱、师资力量不够强的普通本科而言,如何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河南省属地方本科应用型高校洛阳理工学院为例,立足学校管理层视角,剖析在智慧校园生态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路径与对策。以期为同类型其他高校数字化转型与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提供参考。

二、信息素养的概念内涵

“信息素养”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1974年提出,其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信息和主要信息源解决问题的技术和技能”。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广为引用的“信息素养”内涵是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s在其发表的信息素养研究报告中提出的,即信息素养是人们能够充分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国内学者对信息素养较为成熟科学的解释有:“在各种信息交叉渗透、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中,人们所应具备的信息处理所需的实际技能和对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和使用的能力。”吴砥[3]等认为,信息素养是一种涵盖了意识、知识、技能及态度、价值观的综合素养。秦美娟[4]等将信息素养分为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两大部分,其中信息意识包含认识、观念和需求;信息能力包含获取、评价、处理、管理、整合、交流、研究等。近年来,学界对于信息素养的概念内涵已有较为清晰的界定。但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提升信息素养主要侧重于提升其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

三、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诉求

研究前期,对洛阳理工学院教师信息素养情况进行了调研与访谈,结果显示:1.在意识方面,多数教师已经意识到信息素养对其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提升信息素养的意愿明显。2.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方面,能熟练运用一种以上在线学习软件(如钉钉、腾讯会议、超星学习通、雨课堂、讯飞AI课堂等)进行线上教学、翻转课堂的教师占比在60%以上,但能够有效整合多个信息化教学平台或技术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评价的教师占比不超过30%[5]。能够利用教学过程大数据分析教学效果、指导教学改进或进行教学管理的教师数量更是凤毛麟角。整体而言,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不容乐观。3.在道德方面,高校教师作为科研主力军,必须坚守学术方面的信息道德。对于“是否清晰什么属于信息抄袭、信息侵权”问题,选择“十分清晰”的教师占比不足1/32/3的教师对信息道德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以上数据显示,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与国家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仍有较大差距,教师队伍整体的信息素养亟待提升。

在教师信息素养培训诉求方面,调研结果显示:1.在培训时间上,教师期望在周内工作时间培训。2.在培训形式上,教师希望是基于案例的互动式培训或以学科为单位的研修共同体式培训。3.在培训内容上,教师期望将重点放在信息化教学设计、软件操作、信息化课件制作、网络技术(检索)等与教学和科研相关的信息技术能力方面。

四、洛阳理工学院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路径

学校党委、行政对教育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以书记和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信息化技术中心、教务处等部门牵头制订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智慧教学实施方案等,构建智慧教学新生态环境,形成了“智慧五赋能”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模式,分别在智慧环境、智慧教学、智慧评价、智慧研训、智慧决策五大方面不断促进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发展,如图1所示。

 

1 “智慧五赋能”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模式

1.智慧环境赋能,打造数字化智慧教学环境

自洛阳理工学院入选河南省首批智慧校园试点高校以来,学校抢抓信息化发展机遇,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建成全省领先的全景支付一校通平台,完成了校园5G网络的全覆盖。学校按照“基础兼容、示范引领、突出特色”思路,对标河南省智慧教室架构技术标准,结合本校实际开展规模化智慧教室建设,依据“功能完备、类型合理、经济实用”的智慧教学环境建设模式,先后建设了164个基础型、拓展型、高级型智慧教室以及1个智慧教学可视化管理中心全校智慧教室覆盖率接近70%

建成的智慧教室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分组互动式教学、AI智慧微课录制以及课堂管理、互动、评价数字化。智慧教学可视化管理中心依托督导巡课、IOP物联网智慧教学融合、大数据分析、智慧教学资源四大平台实现了全校智慧化的教学督导、评价、分析与管理。据统计每学期平均有600多门课程在智慧教室开展教学。智慧教室的常态化录播系统对接智慧教学资源平台,记录并储存教师日常课堂教学过程,形成本校特色的智慧教学资源库,为后期教师改善教学模式、修订授课内容、改进授课形式提供坚实的大数据支撑。

学校建成的智慧教学环境和平台助力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构建信息技术融合的教学环境,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让教师能够将国内外先进的智慧教学方法与技术应用于教学全过程,为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提供扎实的环境与技术保障。

2.智慧教学赋能,催生教师教学技术创新

学校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1265名教师使用)、雨课堂(998名教师使用)、讯飞AI课堂(976名教师使用)等在线教学平台开展智慧化教学(占比90%以上)。其中超过50%的教师能够利用多个智慧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师生互动频率显著增加,打破了传统“满堂灌”和沉默状态,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借助智慧教学环境及平台,教学过程可回溯,学生的学习成效和课程满意度明显提高,教师的教学手段也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在智慧教学环境下推进数字化素养技能提升和智慧课程细胞工程,触发了教师们的头脑风暴。教师通过采用BOPPPS、对分课堂、混合式、融合式、慕课、在线课堂、翻转课堂等先进教学设计理念与智慧教学技术手段,重塑教师角色,形成具有智慧教育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智慧研训赋能,构架全面立体的信息素养提升体系

根据智慧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学校全面开拓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能等信息素养提升路径,通过智慧环境构建333”研训体系,建立长期、有效的教师发展新生态环境,如图2所示。

 

2 333”智慧研训体系

1实施“培训+研究+竞赛-三位一体”的信息素养提升方案

通过定期举办智慧教学名师示范课、教师研修工作坊,多次开展“智慧教学环境及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智慧校园及教育技术应用培训”“基于智慧课堂的应用型课程开发与设计”“新学期教师智慧素养提升培训”等活动,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体验,不断促进教师智慧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通过遴选智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评选智慧教学改革优秀案例,培育大量智慧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激励教师开展智慧教学研究工作。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实现课堂教学“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实施“青椒养成、黄椒进阶、红椒引领”的信息素养提升方案

学校全方位谋划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工作,精心锻造“名师、导师、学科教师、专业教师、课程组教师”的多主体领导的学习共同体,形成“三椒共振”有效模式。一是“青椒”方案:针对青年教师开展信息化素养培育、教学技能提升、现代教学技能培养等专题培训,先后培训1700人次,全面提升其信息化教学水平;二是“黄椒”方案:组织中青年骨干教师分享、学习身边的案例、典型案例、社会热点案例,并进行深入讨论交流,提升信息意识、数据分析思维、数字化工具使用、教法创新等核心素养,培育创新、一流课程;三是“红椒”方案:培养资深教学名师,通过名师讲坛、研学沙龙等推动骨干教师快速向名师成长,该计划先后培养河南省高校教学名师4人、校级教学名师4人。

3实施“校政企三方协同”的信息素养提升方案

近年来,学校联合国际院校、智慧科企、政府等三方通力合作,全面推动教师智慧教学的前沿探索及纵深发展。芬兰、德国院校培训教师1200余人次;“一带一路”援外师资项目等政府培训项目培训教师1000人次;科企联办的培训活动培训教师800余人次。通过培训不断将先进实用的智慧教学理念与技能渗透到人才培养、课堂教学、师生信息素养提升、教学能力建设等学校各教学环节。通过技术引领提升了教师的国际视野、教学创新意识,同时增强了教师智慧教育强国的使命感、自豪感。

4.智慧评价赋能,打造多元数字化教学评价体系

1专家与督导评价数字化

依托智慧教学可视化管理中心的教学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通过实时数据采集、智能评测、学习分析、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等技术方法,提供教与学的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构成智慧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智能巡课督导,推进多目标同步督导、重点目标多时段持续督导等。对线上、线下教学进行全过程巡课评价,及时反馈师生教学状态数据分析建议,助力学校与教师持续不断优化日常教学质量,形成智慧化闭环反馈机制。建立教师数字化评价档案,结合课程画像的大数据与各个课堂听课的评价数据,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趋势,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和推动教师职业发展。

2同行评价与自我评价数字化

通过汇聚平台录制的优质教学视频资源,供广大教师观摩、学习或评价,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教师本人可以通过课堂录像、案例库、反思互评等教学反馈数据进行自我评价,及时调整、改良教学活动,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更丰富的优秀案例、更多样的解决方案。同时,人工智能的数据追踪以及动态调试技术具备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变化的功能,可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变化适时发起学习干预,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动态、实时的评价反馈,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程,确保高效课堂目标的达成。

5.智慧决策赋能,形成教师发展的数字化基础保障

依靠智慧环境对教师的教学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和深度挖掘,为教师的教学质量改进提供科学的数据决策基础,驱动保障机制的不断迭代完善。通过智慧教学平台的分析,一方面促进了对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的科学评价,另一方面找到了短板弱项,在此基础上为实施精准帮扶、及时干预提供了决策依据。学校出台了《洛阳理工学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工作管理办法》等文件,精心构建了师生信息素养提升途径与机制,提供了严格的制度保障。

五、洛阳理工学院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成效

1.教育教学领域创新突破持续涌现

教师利用智慧教学环境开展教学改革,课堂创新的热情空前高涨。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茁壮成长,整体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多位教师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中大放异彩,获得国家级二、三等奖以及河南省特等奖、一等奖等。

2.教师发展平台不断拓展

学校利用智慧教室的远程视频交互功能,实现与芬兰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俄罗斯科斯特罗马国立大学、爱尔兰阿斯隆理工学院等14个国家的25所高校开展远程视频会议,可随时开展学术研讨、科研交流与合作。教师发表的国际期刊论文与主持的省部级及以上的课题等数量明显增加。

3.教师智慧教学成果创新突破持续涌现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智慧教学应用培训,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面提高信息化技术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水平。近三年,学校共计100多位教师分别在河南省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奖、河南省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中取得佳绩。这些教师的获奖成果和作品在校内得以广泛推广、交流,促进了学校大批中青年教师纷纷探索、实施信息化教学。

六、结语

教育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既是高等教育界持续关注的热点与要点话题,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宏大工程。其中,顶层设计是关键,有利于快速调动所需的各类资源,便于协调各方力量,凝心聚力、共同推进信息素养提升。环境升级是基础,改善智慧教学基础环境,建立智慧教学平台,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技术保障。多元化培训是主要途径,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师培训,不断革新教师教学理念,激励教师开展课堂创新。智慧评价是驱动,通过智慧教学大数据平台,实现教学督导、教学评价覆盖教学全过程,督促教师不断提升智慧教学水平,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层次[J].中国电化教育,2023(02):55-59+66.

[2]于杨,赫明侠.新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要素及其提升路径[J].情报科学,2021,39(12):32-38.

[3]吴砥,周驰,陈敏.“互联网+”时代教师信息素养评价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1):56-63,108.

[4]秦美娟,何广铿.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探讨[J].外语界,2009(5) 18-25,41.

[5]赵宝莹,李传锋.地方高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提升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7(05):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