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工业大学

学生资助信息化典型案例:加强信息技术融合,强化资助服务实效

来源:郑州轻工业大学  作者:  发表于:2022.09.02   829浏览


案例简介:

郑州轻工业大学综合运用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学校APP、学工微信平台、学生资助网站和新媒体平台,以“资助信息实时共享、资助工作高效有序、资助成果及时反馈、资助对象更加温暖”为目标,创新工作方法、优化工作流程,通过系统集成、数据挖掘,探索学生资助信息大数据技术应用。学校开发了资助信息化工作平台,建设了资助工作综合数据库,开通了资助服务“一网通办”,形成了资助信息评价反馈体系,实现了资助工作精细化管理,促进了管理向服务转变,在精准认定、精准资助、精准预警、精准发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同类高校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和示范带动效应。

案例关键词:资助 信息化 大数据 数据中台 信息技术集成


第一部分 建设背景及面临问题

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推进学生资助信息化管理“三个100%”要求下,高校所有资助项目均纳入了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河南省逐步完善高校学生资助在线服务系统,规范了学生资助工作标准,实现了全局统筹和质量控制。但在高校层面在具体操作和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不足:

一、困难认定精准度有待提升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精准资助的基础,高校普遍采取由学生自述情况、认定小组评分认定的方法,可能存在隐瞒家庭困难、故意夸大困难、“人情”打分等情况。如何准确掌握学生真实情况,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公开透明与保护隐私相结合,迫切需要信息化技术发挥“显微镜”“望远镜”功能。

二、“孤岛”和“烟囱”问题较重

资助部门记录了“奖”“贷”“助”“困”“补”等各类数据,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还产生了大量数据,但数据间彼此相互孤立,形成孤岛。此外,上级系统和校内系统相互隔离,烟囱效应明显。迫切需要探索通过信息化技术提取有效信息,将其作为个性化服务、精细化管理、决策辅助的重要支撑。

三、资助信息数据运用度较弱

校内学生资助信息平台,以业务管理为主,数据综合运用、分析挖掘或预警提醒等功能较弱,缺乏面向管理决策者的全面、明晰、及时的数据服务。

四、资助信息安全性有待加强

网络数字空间时代,个人隐私、信息安全尤为重要。在提交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材料、认定评议,特别是公示发放过程中容易造成信息泄露。迫切需要建立保护壁垒,强化信息安全。


第二部分 建设与实施方案

一、目标与原则

建设目标:构建精准认定和量化资助模型;实时分析并及时预警;精准画像并精准施策;精准发放信息及时推送。

建设原则:重点解决学生资助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着力于促进资助工作改进;开放普适,对师生有直接有效性影响。

二、建设技术方案

(一)采取“后台-中台-前台”进行建设

资助业务数据导入数据中台,与平台内教务、学习平台、图书馆、一卡通等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横向关联。

在数据处理时,由资助工作人员和教师直接提出管理观测需求,开发人员直接开发完成;对潜在问题由统计分析人员对问题进行建模,开展抽样观测、分析和统计验证。

(二)依托全覆盖平台,通过微应用技术开发大数据应用

学校智慧校园平台建有PC端和手机端(i轻工大app)门户。通过面向师生功能的不断完善,手机端已经覆盖全校师生,日均使用率高达80%。资助系统通过平台微应用机制快速开发,面向师生提供申请、查询和审批功能,迅速覆盖到所有人员手机,对诸多资助对象高效建立一对一信息化渠道。

(三)保障信息安全

通过网络防火墙和数据库防火墙保护整个系统,技术维护工作必须通过VPN和堡垒机进行安全操作;前端系统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系统进行严格控制。操作规程方面严格按照制度开展信息发布、事项审批、人员变更授权工作,有效控制信息发布安全和业务操作安全。

 

1 平台总体架构


三、应用方式方法

(一)扎实开展系统建设,建立资助信息数据库

1. 实现学生信息的全面管理。连续开展学生信息化工作平台建设,深入开展应用,实现了学生基本信息、家庭经济情况、受资助情况、学业表现、在校生活、心理健康情况的全面和动态管理。

2. 建立了资助工作“四端”双向信息通道。整合各类信息通信渠道,各级资助管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向各种学生群体和个人推送通知、开展调研、获取反馈,提高了资助工作的组织能力和精细化管理能力。

3. 建设资助工作综合数据库,破除资助管理信息孤岛。建设资助工作综合数据库系统,结合实际情况,将工作数据与工作过程相对脱钩,实现困难学生信息和国家、专项、校内三个层次的十三类资助项目的资助对象和资助情况的统一登记管理,有效缓解不同类型资助工作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

4.加强信息安全保护,技防人防双结合,确保资助学生信息安全。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防范的基础上,制定了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制度,根据资助工作性质制定细则,规范资助数据使用、共享和安全责任机制。各类资助管理账号和权限严格管理,所有数据查询结果附加保密水印,所有下载服务提供数据加密管理,实现了敏感数据溯源和传播控制。

(二)创新开发系统功能,提升资助管理科学性

1. 开展资助服务“一网通办”。资助工作“奖、助、贷、补”服务事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形成了“申请-办结、咨询-回复、评价-提升、投诉-整改”四个闭环管理,促进了“申请人-管理者-监督者”三位一体有机协作,使资助工作标准化、规范化、透明化。

2. 迎新环节“提前一步”,让贫困学生“暖心”。新生扫描通知书二维码完成实名认证后,学校便主动推送资助信息,潜在的受助对象可申请、预约贷款和绿色通道。学校核实后还为特殊困难的学生准备“开学暖心大礼包”、“爱心餐券”等,将资助工作“提前一步”。

3. 建立学生资助需求画像,实现精准资助。综合运用贫困信息与学生在校综合评价信息,建立学生资助需求画像,辅助精准认定贫困生、准确评估资助需要,实现“一人一策”分档配置、“一人多策”优化配置,为贫困学生精准配置资助资源。

 

1 数据分析及挖掘建设内容

 

2 贫困生精准画像示例(脱敏数据)

4. 建设中台数据,助力资助精准施策。持续收集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突发状况情况、消费数据、受助情况和学生综合评议数据,全部导入中台,为进一步的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三)灵活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资助信息服务

1.数据有机组合,实现精准认定。定期组织开展学生基本信息登记,通过家庭“收入”“资产”与“支出”“负债”等维度,实现学生“就学经济压力指数”量化。运用一卡通数据,开展日常消费水平评估。开通突发困难情况实时上报功能,实现学生困难信息、异常情况自主上报、动态上报。结合核实、评议和受助情况进行科学判断,实现权重分值、总分排序,辅助学校精准认定贫困学生。

 

3 困难生认定分析模型(脱敏数据)

2. 资助申请网上受理,让受助学生更便捷、更贴心。全部申请与审批实现“无纸化”,努力实现学生“少跑一趟路、少进一扇门、少找一个人”。在学生申请新的项目时,系统可自动提取其他系统信息,简化申请,快捷高效服务学生。

3. 隐形资助手段多,你知我知有温度。利用大数据对学生每月餐费消费情况进行分析,测评出需要资助的学生,定期将餐费补贴直接打入经济困难学生的餐卡。在校内勤工助学招聘系统中,优先向设岗单位推荐相匹配的困难生,以帮助困难学生减轻经济压力。

4. 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资助宣传、教育新模式。开设资助管理专题网站,建设微信公众号,充分运用新媒体矩阵联盟机制,建立了多渠道、多层次的资助工作线上教育体系,实现了资助指南、政策法规、信息快递、公告通知等信息向全体学生的广泛宣传教育,多渠道、多视角、多形式讲好资助故事,传递资助正能量。

 

4 学工移动平台“点对点”发布通知


第三部分 应用成效

学校资助信息化工作实施以来,显著提高了资助工作管理能力和资助效果。

一、实现更有温度的“隐形资助”

资助信息系统通过学生校园消费数据,向辅导员推送低消费预警信息,为学生发放“餐费”“路费”“书费”“求职”等补贴,让学生感到身边有个“隐形人”,时刻给予温暖的帮助。

 

5 新生“成长心愿卡”及“爱心大礼包”

二、促进形成励志诚信校园氛围

资助信息系统对接学业、心理等数据建立的学生综合数据库,对学生成长进行综合评估,实施学生发展性资助,助力学生开展社会调研、科学研究、创新创业项目等。近年来学校启动的“立德·励志·砺行”成长计划,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奋斗意识和奉献意识。受助学生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诚实守信、励志自强、感恩奉献的优秀学生。近两年贷款学生贷款本金违约率为0.3%左右,超过40%的困难生获得综合奖学金、各项荣誉称号。

三、形成一定的典型示范效应

学校连续多年在河南省高校学生资助考核和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考核中获得“优秀”等级。2019年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对学校隐性资助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2021年9月,郑州轻工业大学应邀在全国学生资助工作培训会上作“隐形资助”典型经验交流,向全国高校分享了学校资助信息化的做法和成效,获得了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高校的广泛认可。

(来源:郑州轻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