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科技学院

智慧校园建设风采

来源:黄河科技学院  作者:  发表于:2022.04.08   0浏览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构建覆盖全国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对“加快数字化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数字化转型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已成为各行业各领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和战略支点。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的影响,教育行业全面数字化转型也被按下快进键,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黄河科技学院全方位探索构建数字化时代学校教育生态体系,努力擘画高等教育新蓝图。

以顶层设计为先导,引领学校数字教育生态重构

学校以建设国内一流应用技术大学为目标,围绕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明确了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成立了数字化转型改革领导小组,立项建设24个数字化改革项目,全方位营造创新型大学文化。逐步完成了“两地四区一张网、服务一朵云、数据资源一个库、开放运行一平台、业务集成一总线、安全上网一个号、线上办事一张表、综合服务一个站、校园生活一张卡、管理决策一智囊”等重点工程。

图1学校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

以安全建设为保障,奠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要点,做到信息管理工作的系统性。领导小组下设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并由管理办公室制定系列规章制度,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讲究实效、发挥效益”的指导方针,积极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1、夯实信息化基础设施

校园核心主干网络实现双链路万兆互联,关键核心设备双机热备;部署高性能的出口网关,实现防火墙、负载均衡、流量控制、堡垒机等设备的一体化管理;设置财务专网、一卡通专网、标准化考场视频专网、智慧宿舍专网等;校园网总出口带宽63.31GB,实现统一校园网出口,统一运营管控。在省内高校率先实现了“五位一体”即“校内校外一体化、有线无线一体化、802.1x和web一体化、准入和准出一体化、IPv4和IPv6一体化”的安全运营管理模式。

图2学校网络拓扑图

图3网络运维管理平台

图4无线上网认证流程

2、建设智慧校园安全管理服务平台

通过智慧校园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各功能模块和子系统建设,实现学生在校园多场景(校外场景、到校场景、校内场景、请假报备、健康报备、智能迎新、返校报到、分批返校、场地管理、宿舍管理、学风管理)的校园安全管理,全面掌握学生健康信息、位置信息、行动轨迹等,保证学生在校期间人身、财产安全以及网络与信息安全。

图5校园监控指挥中心

图6 智慧校园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健康管理系统

3、完善信息化工作制度

学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工作制度。一是管理制度完善。学校制定有《黄河科技学院校园网管理暂行条例》、《黄河科技学院校园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黄河科技学院互联网应急处置工作预案》、《黄河科技学院各级网站建设与管理规范》、《黄河科技学院互联网管理及信息安全责任书》、《黄河科技学院信息发布审核制度》、《黄河科技学院宿舍网络管理规定》、《黄河科技学院校园网用户守则》、《黄河科技学院二级网络(站)管理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办法》等等。二是数据标准规范。2011年,为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学校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建立了黄河科技学院标准规范之公共信息标准、教务信息标准、人事信息标准、资产信息标准及学工信息标准,并构建了符合以上五个标准规范的数字化校园基础数据。

以组织创新为手段,构建现代大学内部治理体系

学校借鉴“仪表盘技术”开展院校研究,实现发展核心指标的数据对接、动态呈现和可视化,为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指标预测。

学校推行“大部制、大职能、大服务”机构改革,实施扁平化管理,按专业集群设立“科教中心”作为教学科研工作基本单元。一体化数据解决方案实现了部门之间的数据关联与协同,有效优化了资源配置模式,提升了优质资源管理效率。

依托数字化技术和平台,学校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功能,实现教学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及时反馈,搭建形成了课程评估、教师评估和专业评估“三位一体”的评估体系。

图7依托翻转校园数字化平台构建学校内部治理体系

以项目实施为路径,加快“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落实

1、搭建智能引领的学生成长支持体系

“翻转校园”数字化平台中“云报到”功能,使新生提前与学校建立互动。平台对学生入校后课程学习、二课活动、创新实践、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等各环节数据实现了伴随式收集,从“学习成绩、心理健康、实践创新、生活规律、社交活跃度”五个维度生成数字化学生画像,为教师、辅导员和管理者关注学生多元化成长需求、追踪学生成长进展等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完整、可共享、有效对接的数字化学生成长档案。

平台可对学生二课活动实施全程在线监测,生成个性化“第二课堂成绩单”;宿舍管理系统可实现学生状态多级同步实时反馈,筑牢学生安全防护网;“AI助教”为学生提供预警、提醒、指导等精准化学习支持;精准就业系统支持企业接入,推送高匹配度就业岗位。

学校坚持“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原则,建立“学业导师+传统书院+现代学徒制”的现代导师制度,学生档案与平台数据的互联互通可使导师动态调整学习计划,提供个性化指导。

图8“翻转校园”数字化平台

2、打造技术赋能的系列化“翻转课程”

学校通过“翻转校园”平台创设了课程教学资源云端存储展示、师生课堂即时互动、课后学生自适应学习的智能环境,与教务系统、国家精品在线课程等平台均能直接对接。平台可在线实现教与学数据的伴随式收集,通过数据中心和移动端智能顾问为教学管理部门提供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追踪与反馈,为教学质量保障提供了精准而有效的数据支持。“翻转课程”促进了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学效果,学校据此荣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获批“河南省学分制管理示范高校”。

“翻转外语”建立了基于分组的任务学习支持系统,与外研社合作出版英语分级教材,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显著提升,该教材已推广到30余所高校,50000余名学生受益。“翻转体育”为每位学生建立了专属的运动和体质健康数字档案,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显著提升,该项目获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A类综合研究项目;“翻转思政”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翻转计算机”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数字素养提升紧密结合;“翻转会计”有效提升了学生会计应用能力,学校会计资格证考取率大幅提升;“翻转数学”“翻转劳动教育”和相关专业核心课程改革项目也相继启动,全方位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

图9翻转英语成效与翻转体育培养模式

“战疫”线上教学,践行发展理念

新冠疫情防控的特殊性,让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高校都面临着教育教学“被动变化”的重大挑战,学校线上教学能够顺利过渡并且有效实施,得益于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动作为”。

学校在研究和制定线上教学实施方案时,坚持教学改革方向,将学校自2018年启动的“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教学设计和电子教案改革的成果认真落实到“抗疫”期间线上教学中,并持续深化和创新。疫情期间,学校共开出1762门在线教学,1128名教师共享教学资源14901个,累计1093081人次学习,教师发起课堂测试35519次,参与测试1945505人次,学生在线测试参与度达到85%,课堂讨论发起9001次。数字化平台也保障了教、学、管、督、评等数据的互联互通,线上各类督导评教3966次,督导覆盖面达到62.4%,学生满意度达98.2%,受到省教育厅《疫情防控工作简报》通报表扬。

以社会服务为己任,协同打造智慧教育新生态

学校加强创新协同,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大教育学院等组成“院校研究”项目团队,通过大数据分析,服务高校制定发展政策和改进策略。学校发起成立“河南省高等教育信息化2.0建设改革创新联盟”“全国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2.0建设创新联盟”,数字化改革成果在40多所兄弟高校推广应用。与省农业农村厅共建河南省数字乡村创新中心。受省教育厅委托,建成“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服务全省本科专业数据采集、建设动态可视化、专业评估、发展预警。受郑州市教育局委托,建设“郑州市高等教育质量发展数字化平台”,对全市高等教育质量进行常态化监控,为主管部门政策制定提供支持。学校理论研究成果《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创新与实践》,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刊《高等教育研究》约稿并正式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