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河南省教育厅印发《河南省“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在全省教育领域创新发展,重点把人工智能理念、知识、方法和技术深度融入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管理服务等各环节、全链条。到2027年,基本建成人工智能领域高质量人才培训体系、课程体系和高标准学科平台,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学科专业布局。打造若干助学、助教、助管、助研等特色应用模型,建设一批场景化人工智能创新基地、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与实训(实习)基地。在算法模型、算力调度、数智资源、数据治理等领域,培育一批人工智能领域本土专业人才、领军人才。形成一批满足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共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等教育科研创新需求的应用场景,人工智能技术真正成为赋能教育强省建设的“新引擎”“加速器”。
《计划》中部署了六项重点任务:一是推动人工智能与教学深度融合。实施AI驱动教与学;推动数智课程资源建设;优化教育教学评价。二是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学科专业建设。推动学科发展;建设特色专业。三是完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多层次教育体系;实施产教协同育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四是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治理。推进管理变革;辅助科学决策。五是夯实智能教育新基建。完善智能教育基础设施体系。六是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规模试点。打造特色应用体系;分类制定试点方案。
在技术保障方面,《计划》指出:鼓励支持高校牵头或参与建设各级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基地,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对区域教育、经济、就业、法律、国家安全等重大、热点、前瞻性问题开展政策研究与技术探索,形成一批高水平新型科技智库。鼓励支持属地教育信息化工作支撑单位,联合终端设备、应用开发等企业,探索建立覆盖中小学校、中等职业院校的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支撑体系,为应用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提供技术保障。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人才集聚的优势,整合高校技术团队,深度参与语料联盟、开源社区、安全监测等工作,建立多元参与的技术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