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期刊

智慧赋能,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来源:本站
作者:江桑桑
时间:2024.12.30
20浏览

/江桑桑 信阳市第三小学正商分校中小学高级教师

摘要:信阳市第三小学正商分校作为信阳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平台)首批应用试点校,始终致力于积极推进平台的使用工作。随着工作的深入,平台的应用在学校“双师课堂”“教师研修”等多个应用场景中已初显成效。学校利用平台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助力教师成长,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撑。通过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倡导和推动这种新型的教学、研究模式,引入多元化的学习体验,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与兴趣。

关键词:双师课堂;教师研修;探索研究;数字素养;信息技术

 

一、工作背景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阵地。长期以来,传统课堂教学更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模仿,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限制,教学是机械式的、灌输式的,缺乏活力,学生的潜力难以得到发展。而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教学实践,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而且能够打造智能、高效的教与学。为此,信阳市第三小学正商分校教师巧用智慧平台赋能,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

信阳市第三小学正商分校作为信阳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平台)首批应用试点校,始终致力于积极推进平台的使用工作。随着工作的深入,平台在学校“双师课堂”“教师研修”等多个应用场景中的应用已初显成效。教师能充分利用平台资源探索教学研究的方法和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

二、工作举措

1.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管理

为切实提高推广使用平台的思想认识,学校专门成立平台推广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分工,细化岗位职责。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整合校内教务处、信息中心、教科室人员,确定专人,具体组织实施平台深度应用工作。

2.落实教师培训,加强能力提升

在平台推广应用期间,学校成立研修团队率先领学。研修团队主要由学校各学科教研组长组成。研修团队一方面研究平台技术特点,重点关注操作方法,另一方面认真研究平台十大版块和九大应用场景,重点关注资源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向全校师生及家长进行宣传推介、培训。全校师生做到100%平台注册率,100%平台应用率。

3.开展专项评比,加强应用推广

1)积极参与上级设立的平台应用典型案例评比活动。

2)积极参与上级设立的教师平台应用论文征集活动。

3)积极参与上级开展的“双师课堂”应用模式评比活动。推动把平台优质资源融入到日常课程教学体系中,开展“双师课堂”教学模式,“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

4)加强宣传,健全示范引领机制。

三、工作成效

平台自上线以来,信阳市第三小学正商分校一直致力于教师的数字素养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学校充分发挥了专家指导团队、教研员和优秀教师的作用,指导一线教师有效利用平台提供的优质资源和学习案例。这些措施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能力,探索平台课程资源的应用模式,从而激发广大教师使用平台的主动性和能力。通过这些努力,学校教师的数字素养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

在平台应用期间,学校周俊方、许婷婷、刘梅、康茜老师充分利用双师课堂的优势,多次开展双师课堂授课,提升教学效果。其中,康茜老师执教的双师课堂《组合图的面积》一课,荣获信阳市2023年平台应用优秀案例。武丹妮老师执教的《花钟》和陈梦圆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分别获信阳市2024年平台创新应用案例教学研讨课。2023年学校荣获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广应用工作先进单位;江桑桑荣获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广应用工作特殊贡献奖;周俊方及康茜荣获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推广应用工作先进个人;其中江桑桑、卢先菊、郑莉莉 、唐丹丹、康茜、陈佩佩提交的平台应用案例荣获优秀案例。

四、工作经验

1.资源引领与个性化教学

学校教师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体,持续的专家指导与引领对于他们的专业成长至关重要。平台提供的多样化教学资源,不仅涵盖了德育、课程教学等传统领域,还扩展到了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全面发展所需的各个方面,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全方位、高质量的学习与借鉴平台。教师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搜索和筛选资源,而是可以直接在平台上找到符合自己教学需求的高质量资源。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化需求,灵活选择和整合这些资源,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

例如学校陈梦圆老师在执教《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时,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导学单中的问题引领,引导学生观看平台中相关课程,并让学生把预习结果上传到平台师生群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及问题所在,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

1 课前预习反馈情况

2 利用平台资源授课

对平台资源的有效利用,让教师的教学理念从“教师为中心”转向了“学生为中心”,促进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从“知识点如何讲解”转向了研究“学生学习如何体验”,使教师教学的目标定位从“学生学习的结果”到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2.“主讲+名师”双师课堂模式

“主讲+名师”双师课堂模式,是指任课教师自己独立设计教学流程,并根据需要在平台查阅资源,将所需课程进行打点处理,融入自己的授课课件中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教师实现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学校康茜老师在讲授《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课程时,积极引导学生探索求解组合图形面积的不同方法。当学生在此环节陷入困境,未能想出更多解决方案时,康老师适时地引入了平台上的资源作为辅助。她并非只是简单地播放这些资源,而是经过精心筛选,仅展示了资源中的核心要点。通过巧妙的追问和借助“触控板”进行板书,将这些方法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清晰地理解思路,并掌握新的解题技巧。

3 “主讲+名师”授课场景(1

再如学校武丹妮老师在执教《花钟》一课时,在“识花名 品花时 赏花开”环节,借助平台资源指导学习“醒”字的微课片段,帮助学生理解生字书写规律及易错笔画,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感悟“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法”。

4 “主讲+名师”授课场景(2

以上两位教师将平台微课作为重要的拓展性教学资源,形成了“新课学习——微课拓展——回顾反思”的教学流程。该教学方式也可以针对引入课前导入,形成“微课导学——分享交流——集体提升”的教学流程,来帮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助力教师成长。

3.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助力“双减”工作开展

平台“课后服务”板块涵盖科普教育、体育锻炼、文化艺术、经典阅读、研学实践、影视教育六个领域,极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深受学生喜爱。社团课教师引入平台优质资源,以双师课堂模式,进行课后服务。开设有体育锻炼、科普教育、影视教育、经典阅读、书法课程5大课题的课后服务,这些优质资源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例如学校赵铭老师在书法社团讲授毛笔字书写时,充分利用平台上软笔书法课教程。学生可以体会到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是通过不同笔画有规律的组合而形成的,感受到了流动线条的美,也感受到了写好字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练习,一定会有收获。

5 毛笔社团教学

6 科普讲座

学校科学学科金秋玲老师在科普社团授课时,利用平台丰富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开展科普教育。无论是让学生聆听专家讲座,还是通过观看科普教育板块下的海洋、航天、走进科技等栏目的视频资源引导学生开展项目探究学习,亦或是带学生感受科技馆的虚拟游览功能,都能提升学生学习和应用科学技术的兴趣,增强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 体育课程资源推送

体育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积极组织学生认真观看“体育锻炼”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家进行体能锻炼、体操运动。有学生还根据视频,打起太极拳、练起武术,做起仰卧起坐,跳起艺术体操。学生们兴致盎然,锻炼积极。

平台的使用,促进了课后服务教学的多元化,同时过程中也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互动交流的引导和学习效果的强化,进而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平台的使用,学校以研为基,以研促教,助力“双减”工作的开展,全力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减负增效。

4.善用平台资源,开展教研活动

在智慧教育背景下,“集群、多元、协同”体现了利用平台资源教研中的集群技术、协同理念和多元生态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形成了多方共赢的新局面,是传统教研模式的升级,促进了教研效率和质量的提高。集群研究是优质资源的整合与调配;多元突破是解决问题的实践与创新;协同作战是难点突破的顶层建构与组织合作。

在平台的应用过程中,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利用每周语、数、英学科集体教研活动的契机,融入平台资源开展集体备课、双师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等研讨活动。教师通过学习、整合平台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案例研讨。

8 双师课堂教研活动

9 集体备课教研活动

教师依托平台资源,沟通交流、探究讨论,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执教能力,形成独具特色而又成效鲜明的教学风格。学校鼓励教师每学期准备一节自己最优秀的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以备日后精品课、优质课的申报。

平台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促进了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教师们可以自由获取和分享优质教学资源,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能力。在“集群、多元、协同”的平台应用过程中,教学设计的灵活性也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具吸引力和针对性的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动力。

5.教师研修促提升

平台的优质资源不仅涵盖了五育、课程教学等,还建设有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研修版块。利用寒暑假,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暑期教师研修”“寒期教师研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等学习培训活动。全校教师保质保量完成网上研修学时并获得相应证书。通过这一系列系统而深入的学习培训,教师们不仅在思想政治素质上得到了显著提升,更加坚定了教育信念,明确了教育方向;在师德师风方面,也更加注重自身修养,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在教书育人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努力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同行者;在教育教学能力上,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平台应用与教育教学的紧密结合,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通过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倡导和推动这种新型的教学、研究模式,引入多元化的学习体验,极大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与兴趣。利用平台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助力教师成长,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撑。